蜜月的余温,如同南太平洋带来的温润海风,依旧温柔地萦绕在记忆的每个角落,带着椰林的清香和海浪的节奏。但生活的指针,终究是沉稳而坚定地,拨回了它应有的日常轨道。然而,明眼人都能感受到,此“日常”早已非彼“日常”。过去的日常,底色是灰蒙蒙的,总夹杂着隐忧、漫长的等待与命运叵测的不确定性,像走在一条不知何时会塌陷的钢丝上;而今的日常,底色是明亮温暖的,是安宁、是笃定、是触手可及且无需担忧失去的相伴,如同航行在风平浪静、港湾明确的温暖海域。
南笙笙回到了公安大学那熟悉而庄严的校园,继续她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职。但再次站在那方熟悉的讲台上,她与以往又有了些许难以言喻却切实可感的不同。那双总是清澈沉静的眼眸,少了些纯粹学术象牙塔里的清冷与距离感,多了几分真正历经风雨洗礼、见识过人性最幽暗角落后的通透与温润,那是一种将理论融入血脉、用实践淬炼过的智慧光芒。她开始有意地将那些曾经惊心动魄、关乎生死的实战案例,经过严谨的学术提炼和严格的伦理考量后,巧妙地、有机地融入犯罪心理学的基础理论与前沿探索的教学中。她的课堂,不再是干巴巴的条文罗列和空中楼阁式的假设推演,而是带着一线硝烟的焦灼气味、带着人性在极端情境下复杂而真实的挣扎与扭曲的深刻剖析。学生们敏锐地发现,南教授的课愈发引人入胜,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真实刑侦世界的窗户——她不仅能条分缕析地解读犯罪心理的深层成因与演变轨迹,更能从一个曾与最危险罪犯近距离周旋的一线行动者伙伴的独特视角,生动地讲述如何与这些扭曲而危险的“心理”进行无声的博弈、精准的预判和有效的制衡。她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连接高深理论与残酷实践之间最坚实、最令人信服的桥梁,也无可争议地成为了许多怀揣警察梦想的年轻学子心目中,智慧、勇敢、优雅与力量并存的偶像与楷模。
沈烬野也毫无悬念地重返了市刑侦支队那栋忙碌的大楼。他的办公室依旧保持着军人般的简洁利落,案头依旧会以惊人的速度堆起待研判、待批示的厚厚卷宗。他依旧是那个在关键时刻会冲锋在前、决策果决、令狡猾凶残的犯罪分子闻风丧胆的“利刃”。但那些与他并肩作战多年的老搭档们,却能从一些最细微的处察觉到,沈队的身上,似乎发生了一些春风化雨般的微妙变化。那份嵌入骨子里的锐利与警觉依旧存在,如同出鞘的宝剑寒光凛冽,却少了几分以往那种近乎与世隔绝的、孤狼般的冷硬与疏离。在制定重大行动方案时,他会比以前更加周全、甚至显得有些“啰嗦”地反复推敲、评估每一个环节可能给队员们带来的安全风险;当审讯陷入僵局,面对顽固不化的嫌疑人时,他偶尔会在烟雾缭绕的会议室里,若有所思地提起“南博士”(队里兄弟们现在都心照不宣、带着敬意地改口叫“嫂子”了)曾经分析过的某个犯罪心理切入点或行为模式,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突破效果,让人拍案叫绝。他的肩头,除了那份守护社会正义、不容亵渎的神圣职责之外,显而易见地,更多了一份沉甸甸的、名为“家”的甜蜜负担。然而,这份负担非但没有压弯他挺直的脊梁,反而像给他的内心注入了一种名为“牵挂”的稳定剂,让他变得更加沉稳、更加坚定,如同一艘在茫茫大海上历经风浪颠簸后,终于找到了明确灯塔指引的航船,无论前方再遇到怎样的惊涛骇浪,他都清楚地知道,自己最终要归去的、那个充满温暖与等待的港湾在何方。
寻常傍晚,归家的路,是最美的风景。
某个秋高气爽的傍晚,天空如同被技艺最高超的画师用尽了所有温暖的颜料,渲染成一片绚烂而柔和的橘红色,云朵被镶上了金边。南笙笙结束了一整天密集的课程与研讨,抱着几本需要批阅的学生论文和参考资料,略显疲惫却步伐轻快地走出公大那栋庄重肃穆的教学楼。几乎在她身影出现的同时,一辆线条硬朗的黑色越野车,如同它主人一般沉稳可靠,精准而无声地滑停在了校门外他们约定的老地方。
驾驶座的车门被推开,沈烬野利落地下车。他身上似乎还带着一丝从刚刚离开的案发现场或是激烈讨论的会议室里沾染上的、若有若无的严肃与冷峻气息,眉宇间还残留着思考难题时的些微蹙痕。但当他抬眸,目光精准地捕捉到安静站在路边梧桐树下等待他的南笙笙时,那眼底的凛冽与眉间的刻痕,瞬间如同遇到了最和煦的春风,冰雪消融,化作一片能将人溺毙的柔和春水。他几步跨上前,动作流畅而理所当然地伸出手,接过了她手中那个略显沉重的皮质公文包和那叠厚厚的、承载着无数年轻思维的论文文件夹,将那份重量转移到自己手中。
“今天累不累?”他侧头,低声询问,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顺手极其自然地抬起另一只手,帮她理了理被调皮秋风吹乱、拂在脸颊的一缕栗色发丝,动作轻柔得像是在对待一件易碎的珍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刑警队长的偏爱画笔请大家收藏:(m.20xs.org)刑警队长的偏爱画笔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