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战,虽未能竟全功。但也打残了岭南宋家。
隋军发兵北上之际,不必担忧后路被袭。
上元节前,石之轩信守承诺,来到济州,投入生民军一方。
在秦真的建议下,李蓉蓉顺势将石青璇收入麾下,教授乐理。
石之轩虽未能完全解决精神隐患,但也稳定许多,可以掌控大宗师战力。
大战,一触即发。
阳春三月,生机竟发。
战火毫无征兆在中原大地烧起。
有了河北世家的倾力支持,财大气粗的生民军主动出发起进攻。
北线,雁门关姜松已度过考察期,独自领兵五万南下,牵制太原魏文通所部。
西线,程咬金、翟让联手,领兵八万牵制驻守邯郸的裴仁基。
南线,单雄信亲自出征,王君可、罗士信、金甲银甲、单冰冰、罗成随行出征,领兵十万自聊州而出,攻打泽州裴元庆。
东线,秦叔宝亲领大军,樊虎、谢映登、李蓉蓉、秦川、寇仲、徐子陵为副手,领兵八万,另有两万登州水军控制海岸,主动南下江淮,攻打宇文成都。
济州,魏征、徐茂公坐镇中枢,总览全局。
王伯当和房玄龄游走各地,稳定地方。
石之轩坐镇济州,防备刺杀。
这一战,生民军一出手,就是三十三万精锐全出。
但隋军的数量,却远远胜过生民军所部。
魏文通所部就有十二万大军。
裴仁基父子所在的邯郸和泽州一线,同样有十二万大军,黄河沿线王世充统领的十万大军可以随时支援。
洛阳杨玄感统领的十五万大军,亦可支援各方。
江淮一带,宇文成都麾下更是有二十万大军,还有江都源源不断的支援。
以三十三万主动进攻近七十万大军,所有人都以为生民军疯了。
然而,这却是徐茂公和众文武苦思冥想半年,唯一的破局之法。
洛阳群玉院大会的事情流传出去后,不知怎的,生民军废黜皇权的言论甚嚣尘上。
进而演变成生民军要推翻所有世家,让原本被踩在泥里的泥腿子当家做主。
尤其是大业十四年生民军将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赵郡李氏分解,彻底坐实了这种言论。
与其坐等举世围剿,不如主动出击。
而这一动,各部隋军不得不自行应敌。
驻守潼关的李靖和南阳一带的张须陀也紧张起来,时刻关注关中李家。
大战一开始,就进入白热化状态。
多年交战,生民军和隋军都是老对手了,各部都打得极其谨慎。
尤其是生民军,全军布武的成果已经体现,大军平均战力远超隋军。
可真正习武有成的老兵,亦是十里挑一,分布在各处战场,可谓是杯水车薪。
最近五年,生民军大肆扩张,兵员数量猛涨,可新招募的大军武道之路不过刚刚入门。
兵力不足是硬伤,因而大战初起,全军的战法堪称保守。
转眼来到五月。
生民军主动发起攻势,却又刻意控制了战争的烈度。
北线姜松绕开重镇太原,带着骑兵在晋地境内来去如风。
魏文通不出则已,一出即走。
稍有危险,姜松必定绕路。
主打的就是耗尽魏文通大军的精力。
有太行山北四陉作为桥梁,姜松随时可以遁入太行山,有补给、有后路。
两个月下来,硬是折腾得魏文通没脾气。
城池是隋军的,城外则是生民军的乐土。
魏文通不是没有设伏、引诱、决战,他甚至都以身为饵,可姜松就是不上当。
邯郸城下,程咬金和翟让则是不定时在四面城墙发起进攻,消磨隋军士气,同时截断裴仁基和外界的联系。
裴仁基屡次出城进攻,都被天罡三十六斧有成、又经传国玉玺易筋洗髓的程咬金挡住。
舍不下两个儿子独自突围,裴仁基只得守在城内,等待战局变化。
泽州,诸将轮番上阵,挑战裴元庆。一旦出现险情,单雄信和罗士信出手,都能救下。
得知老父被围的消息,裴元庆日渐焦躁,用遍了各种突围方法。
然,独木毕竟难支。
单雄信和罗士信联手,稳稳缠住裴元庆。
在裴元庆双锤的锤炼下,诸将实力与日俱增。
尤其是单雄信,已经走到大宗师之下的极限。
和宋智一样,只差勘破心障,就可立地大宗师,而且是大宗师和绝世猛将的双料强者。
战争最猛烈的地区,还是在东线江淮一带。
生民军摆出直捣江都的架势,隋军也正好想直插济州,覆灭生民军中枢。
两军可谓是针尖对麦芒,从一开始,战斗就分外激烈。
双方都寸步不退,依托城池死战不休,誓要分出胜负。
大战初起,秦真和宇文成都全部随大军冲杀,结果一场大战下来,两军死伤五千比五千,谁也没占到便宜。
宇文成都就没想过和秦真一对一,而是仗着兵多将广,和秦真比杀伐效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斗战万界请大家收藏:(m.20xs.org)斗战万界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