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云召使者前来,送出一则消息。
原来,隋帝得到宇文化及献上的祥瑞,雄心再起。欲要趁义军立足未稳之际,调动各方大军剿灭叛军。
首当其冲的,自然就是山东生民军与河北伍云召两方。
生民军不必多说,一日不能剿灭生民军,大隋的江山就一日不得安稳。
就算后续历代隋帝英明神武,生民军为了和平,也不再扩张地盘。
但——
没有哪个皇帝能忍得了头顶随时会落下的利剑!
无论是明君,还是昏君。
伍云召更是义军联盟的发起人。与隋帝杨广有毁家灭族之恨,势必与大隋生死两难,没有一丝一毫招安的可能。
济州生民堂新址,最高五人组聚集。
诸将在外领兵,济州之地战将仅有程咬金、罗士信,偏偏两人又不怎么在意这些。
旁听者只有留在济州中枢之地、主掌教育的李蓉蓉,以及魏征行政方向的副手房玄龄。
而王伯当逐渐从行政职务抽离,专司监察,暂未有副手。至于军师徐茂公,则是未寻到合适之人培养。
双龙于门前守卫,既是保密,也是有意培养。
“军师,伍云召派人送来消息,是否要与我军联手,再组联盟,共抗官军?”
“没有!经历过上次的义军联盟,伍云召应当不会想重组联盟。我更倾向于,伍云召有意摆脱幕后操控的这股势力。”
魏征眉头一皱,“请军师细说。”
“这是自然。依雄信去年在义军联盟的所见所闻,我们可以确定,义军身后有一股看不见的势力在提供青壮和后勤辎重。”
轻捋颔下胡须,徐茂公胸有成竹。“此次朝廷欲要发兵的消息,我军情报网未有丝毫发觉。要么,是朝廷隐瞒极深,要么,是有内鬼暗泄机密——”
“为的,就是让官军征讨义军失败,他们好暗中取利。”
众人恍然。
“伍云召不想做一颗棋子,却又无从反击,于是引我军入局。”
“雄信所言不差。我亦是如此认为。”
王伯当提出疑惑。“那依军师之见,我军是否该介入此事?毕竟这股暗中的势力,未必不会渗透我军,将来是敌非友。”
徐茂公没有回答,转头看向魏征。
魏征会心一笑。
“我军治下十五州,大半皆是新附之地。人口过四百万,人心初定,正是休养生息之时。我军历来政策,初入各地必行赏善罚恶、分田于民之举,粮草金银收获颇丰。不影响各州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可以抽出八万大军半年作战所需。”
“但,去年我八万大军征伐数月,虽精锐损失不大,然大军骤然膨胀至三十万,还要镇守各地,尤其是宁州兵马更是抽调不得。我军是否有足够的力量参与这场战争?又能在战争中得到什么?”
一番话,先确认后勤无虞,也将话题抛向军方二人。
大军战力如何?战略方向该如何抉择?
秦叔宝和单雄信相视一笑。
单雄信起身,讲述生民军布防情况。
“我军虽扩军至三十万,却并非毫无甄别。不说全军精锐,入伍前亦皆是身强体健的壮年。又经半年训练,已可一战。”
“济州、博州、为我军腹地,驻军五万足矣。”
“沿海六州,登州、潍州、海州、台州、青州、照州,位居后方,防御和镇压地方为最主要职责,各自驻军八千即可应对。算上登州以大隋水军为骨干整编而成的三万海军,足以护卫海防。”
“枣州、临州在南,防守压力较轻,驻军一万六即可。”
“宁州世家与宗族势力强大,又直面大隋威胁,三万驻军方可确保内外无虞,不可轻动。”
“泰州新附,且临近济州,驻军无需太多,一万足够。”
“聊州直面大隋兵锋,非重兵坐镇不可,驻军四万。”
“北面的德州和滨州,形势复杂,毗邻大隋与河北义军,需得慎重,各驻军三万。”
秦叔宝紧随其后,介绍战略。
“若要涉入此事,我军暂有两个方案。”
“一、陈重兵于聊州,却不主动发起战事,侧面牵制官军力量。此法可最大程度保留我军实力。”
“二、与伍云召结盟,发兵进入河北,共抗官军。无论伍云召是胜是败,战后我军皆可将触手深入河北大地,再行壮大。”
王伯当欲言又止。
他想说,若是趁此机会,挥师洛阳,覆灭大隋,方为上策。
可他更清楚,生民军的政策为主流世家所不容。必须要保护好自己,才能实现为民请命、替民行道之大志。
旁听的李蓉蓉和房玄龄亦是面色凝重。如今的天下,生民军的决策举足轻重,直接影响到大隋的存续。
徐茂公将众人面色尽收眼底,轻咳一声。
“诸位,我认为此事诡异,要做好两手准备。”
魏征双眼一眯。“徐老道,你是说,朝廷有可能借征讨伍云召之事,诱我军入河北。实则召集四方兵马,行覆灭我军之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斗战万界请大家收藏:(m.20xs.org)斗战万界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