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中旬,王志宇与耐克正式官宣他们达成合作。
耐克与王志宇达成天价代言合同的消息,如同另一枚重磅炸弹,在体育商业界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海啸。
官方新闻稿措辞谨慎却难掩其重磅:“耐克公司很高兴地宣布,已与费城76人队球星、2013年NBA总决赛MVP王志宇达成一份长期全球代言协议。我们相信,王独特的比赛风格、无与伦比的求胜心态以及全球影响力,将帮助他成为未来篮球的标志性人物。我们期待与他携手,共同书写篮球的下一篇章。”
细节很快被神通广大的媒体挖出:7年1.5亿基础保障,外加3.5%的签名鞋销售分成!
舆论瞬间爆炸。
“历史级合同!耐克破例,新王加冕!”——《华尔街日报》体育版头条。
“超越勒布朗与KD!王志宇商业价值震惊联盟!”——ESPN紧急插播的特别节目标题。
“1.5亿+分成!耐克为何为一位新秀赌上一切?”——《福布斯》深度分析文章。
这份合同全面超越了勒布朗·詹姆斯(新秀时期与耐克签约的7年9000万,甚至超过了2010年与耐克续约的5年1亿)和凯文·杜兰特(新秀时期与耐克签约的7年6000万)当年所获的合约。
而销售分成条款,更是自乔丹之后绝无仅有的待遇。
质疑和惊叹交织而来。
惊叹者认为,王志宇新秀年即率队夺冠加冕FMVP,故事极具传奇性,其背后巨大的亚裔市场潜力(即使他持美国国籍,但其亚裔面孔在全球市场尤其是亚洲具有天然亲和力)以及安东尼·巴恩斯商业帝国的潜在联动效应,完全配得上这份投资。
他的“机器人”性格和只专注篮球的人设,在精心包装下,也能成为一种独特而吸引人的品牌形象。
质疑者则嗤之以鼻:“耐克疯了!一个常规赛场均不到15分、总决赛场均不到18分的FMVP?他甚至不是76人队内的常规赛得分王!”
“安东尼·巴恩斯用资本堆砌出来的泡沫?耐克是在向资本低头,而不是篮球实力!”
“看看勒布朗和KD的数据吧,王志宇凭什么?”
但无论如何,金钱不会说谎。
这份合同赤裸裸地宣告了耐克对王志宇未来统治力的极度看好,以及对其全球市场号召力的巨大赌注。
它也瞬间将王志宇推上了商业价值的顶峰,与其他顶级巨星并列,甚至隐隐超越。
不得不说,耐克还是更看重年轻人。
因为年轻意味着无限的未来。
在费城东方天使中心球馆,当有记者好不容易堵住刚结束训练的王志宇,问及他对这份史无前例的大合同有何感想时,王志宇一边用毛巾擦汗,一边面无表情地看着提问的记者,仿佛对方是在问一个与己无关的问题。
“合同是父亲(巴恩斯)和团队处理的。”他的声音平稳无波,“我的任务是训练和赢球。耐克提供装备,我穿着它们比赛。仅此而已。”
说完,他绕过目瞪口呆的记者,径直走向更衣室,留下一个冷漠的背影。
他的反应再次完美契合了“费城机器”的人设,也让这段采访视频在网络上病毒式传播,有人觉得他酷毙了,有人则认为他傲慢不通人情。
但对王志宇而言,这确实只是又一笔客观发生的“事件”。
他的核心程序里,篮球是唯一的目标,商业合同只是达成目标过程中附带的外部参数波动,无法引起他任何的情感涟漪。
而且,这份天价合同带来的巨额财富,对他个人生活的影响也几乎为零——他依旧住在巴恩斯为他购置的别墅,依旧每天最早到最晚走,依旧只消费最基本的生活所需。
所有的商业活动和收入,都由安东尼·巴恩斯的专业团队打理并投入到再投资中。
然而,这份合同的影响是深远且实际的。
它极大地提升了76人队和王志宇本人对自由球员的吸引力,也使得王志宇在联盟中的地位和话语权进一步巩固。
当一名球员的商业价值达到如此量级时,他在球场内外的一举一动,都必将受到更广泛的关注,也承载着更大的期望和压力。
2013年7月21日。
经过差不多两个月的拉扯和反复,尼克·杨的性侵案终于尘埃落定。
双方律师共同发表声明,宣布已达成庭外和解,原告撤回所有指控,案件正式被撤销。
声明中未透露和解金额具体细节。
但这场官司极大地消耗了尼克·杨的精力,也让他的市场价值跌至谷底。
原本凭借2013年冠军功臣的身份和尚可的战斗力(上赛季场均仍能贡献10.5分),他寻求一份可观的大合同并非难事。
但案件的阴霾让几乎所有追求者望而却步。
76人队管理层再次展现了不同于其他球队的“人情味”和长远的更衣室考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NBA:重塑防守荣光请大家收藏:(m.20xs.org)NBA:重塑防守荣光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