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过青石镇,林家有机种植基地里的草莓苗冒出嫩绿的新芽,智能化加工厂的机器轰鸣着开启新一年的生产。随着企业转型成果日益显着,家族的实力不断增强,但父亲的眉头却时常紧锁。这天,他在家族会议上提出了一个让大家深思的问题:“咱们的企业赚钱了,日子好过了,是不是应该为乡亲们、为社会做些什么?”
父亲的话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引发了大家的热烈讨论。祖父放下手中的茶杯,缓缓说道:“咱们林家世代生活在青石镇,乡亲们在咱们困难的时候帮过不少忙。现在企业发展好了,确实应该回报乡亲们,这是‘善’字家训的体现。”曾祖也附和道:“做人不能忘本,企业也一样。赚钱不是唯一的目的,能为社会做些实事,才是真正的本事。”
苏晚想起去年冬天走访周边村庄时的情景:“我上次去山那边的石头村,看到村里的小学教室窗户破了,孩子们冬天上课冻得瑟瑟发抖,心里特别不是滋味。还有几户贫困户,日子过得很艰难。咱们要是能帮他们一把,也是积德行善。”林文博也说:“现在国家提倡乡村振兴,咱们企业作为本地的龙头企业,理应承担起这份责任,为家乡的发展出一份力。”
经过两天的深入讨论,家族成员达成共识:将公益事业作为家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企业经营同步推进。父亲强调:“公益不是一时兴起的善举,而是要长期坚持的事业。我们要结合企业的优势和社会的需求,确定重点关注的领域,让每一分公益投入都能发挥最大的作用。”最终,家族确定将教育、扶贫、环保作为公益事业的三大重点领域。
教育公益行动率先启动。家族首先将目光投向了青石镇及周边村庄的中小学。父亲带领团队走访了镇中心小学、石头村小学等5所学校,详细了解学校的办学困难和学生的需求。针对石头村小学教室破旧、教学设备落后的问题,家族决定投入50万元对学校进行翻新改造,更换门窗、修缮屋顶、平整操场,还捐赠了电脑、投影仪、图书等教学设备。
施工期间,林文博经常到现场查看进度,确保工程质量。苏晚则组织企业员工和志愿者到学校开展“爱心课堂”活动,为孩子们辅导功课、讲述家族故事和励志事迹。当崭新的教室呈现在孩子们面前时,他们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纷纷向工作人员道谢:“谢谢叔叔阿姨,我们终于有温暖明亮的教室了!”校长紧紧握着父亲的手说:“太感谢林家企业了,你们为孩子们做了一件大好事,孩子们一定会好好学习,将来回报社会。”
除了改善办学条件,家族还设立了“林家助学基金”,每年拿出20万元资助家庭困难的优秀学生。基金不仅覆盖小学到高中阶段,还对考上大学的贫困学生给予每年5000元的资助,直到他们大学毕业。家住青石镇的林晓梅是首批受助学生之一,她父亲因病丧失劳动能力,家庭生活困难,但她学习成绩优异。拿到助学金时,她激动地说:“谢谢林家叔叔阿姨的帮助,我一定会努力学习,将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像你们一样帮助别人。”
扶贫公益行动也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家族对青石镇及周边村庄的贫困户进行了全面摸排,建立了贫困户档案,根据不同家庭的情况制定了个性化的帮扶方案。对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优先安排他们到企业工作,提供免费的技能培训,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实现脱贫。
石头村的贫困户王大叔,妻子常年患病,孩子正在上学,家庭负担沉重。家族安排他到种植基地工作,负责草莓大棚的日常管理,并派李阳对他进行技术指导。王大叔学习认真,工作勤奋,每月能拿到4000多元的工资,家庭生活得到了明显改善。他感激地说:“林家企业给了我一份稳定的工作,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这份恩情我永远不会忘。”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家族定期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物资,并承担他们的医疗费用,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环保公益行动与企业的绿色发展理念相辅相成。家族投入30万元在种植基地周边修建了污水处理站和垃圾回收站,对企业生产和生活产生的污水、垃圾进行集中处理,实现达标排放和资源化利用。同时,组织员工开展“绿色家园”志愿服务活动,定期到青石镇的街道、河流、山坡进行环境整治,种植树木花草。
在一次植树活动中,林思远也跟着大人们一起种树,他累得满头大汗,却依然干劲十足:“爸爸,我们种了这么多树,青石镇会变得更漂亮吧?”父亲笑着说:“是啊,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要让家乡的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经过不懈努力,种植基地周边的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还吸引了不少鸟类前来栖息,成为了青石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五世同堂记请大家收藏:(m.20xs.org)五世同堂记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