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清晨,薄雾笼罩着青石镇,林家企业的会议室里却暖意融融。随着“绿色化、智能化、品牌化”战略的深入推进和健康养生食品业务的拓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父亲看着桌上厚厚的业务报表,神情严肃地说:“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咱们现在的人才队伍,无论是专业能力还是管理水平,都难以满足企业转型发展的需要。必须把人才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团队。”
祖父深以为然,他放下手中的旱烟袋说:“当年我学打铁,靠的是师傅手把手教;现在企业发展了,光靠经验不行了,得有懂技术、会管理的专业人才。咱们既要引进外面的人才,也要培养家里的小辈,这样才能让企业长久发展。”曾祖也点点头:“人才是企业的根,根扎得深,企业才能长得高、长得壮。”于是,家族决定成立“人才发展委员会”,由父亲担任主任,苏晚、林文博担任副主任,负责制定和实施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
人才引进计划率先启动。委员会根据企业各业务板块的需求,梳理出急需的人才类型:农业技术人才负责有机种植技术的优化和新品种研发;食品研发人才专注于健康养生食品的创新;市场营销人才助力品牌推广和市场拓展;智能化管理人才保障智能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升级迭代。
为了吸引优秀人才,家族制定了极具竞争力的人才引进政策。在薪资待遇方面,提供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薪酬,并设立绩效奖金和项目分红;在福利保障上,为外地人才提供免费住宿和通勤补贴,缴纳五险一金,还为有子女的员工解决入学问题;在职业发展上,建立清晰的晋升通道,为人才提供培训和深造机会。父亲说:“咱们要让人才不仅能拿到满意的薪水,更能在这里实现自己的价值。”
招聘工作全面展开。委员会通过多种渠道发布招聘信息:在各大招聘网站开设企业专区,详细介绍企业的发展前景和人才政策;与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举办校园招聘会;邀请行业内的专家推荐优秀人才。苏晚负责招聘流程的统筹,她精心设计了面试环节,除了专业知识测试,还增加了团队协作能力和企业文化认同度的考察。
第一个加入林家企业的专业人才是农业技术专业的硕士毕业生李阳。李阳在校园招聘会上被林家的有机种植项目和企业文化吸引,主动投递了简历。面试时,他详细阐述了自己对有机草莓种植技术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不少优化建议,得到了父亲和林文博的高度认可。“我一直想找一个能把所学知识用到实处的地方,林家企业的发展理念和我的职业规划非常契合。”李阳入职时真诚地说。他很快就投入到工作中,带领种植团队改良了草莓的种植技术,使草莓的产量和品质都有了显着提升。
随后,食品研发专家陈姐、市场营销专员赵宇、智能化管理工程师王磊等人才也相继加入。陈姐有着十年的食品研发经验,她入职后带领团队对养生粥和养生茶系列产品进行了升级,并研发出了养生糕点等新品;赵宇擅长新媒体营销,他优化了品牌的线上传播策略,使“林家·守艺生活”的社交媒体账号粉丝量在三个月内增长了两倍;王磊则负责智能系统的运维和升级,解决了不少智能化改造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保障了企业运营的高效稳定。
人才引进来后,如何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成为关键。家族建立了“导师制”,由企业的核心成员担任新员工的导师,帮助他们尽快熟悉工作环境和业务流程。祖父亲自担任李阳的导师,经常和他交流种植经验;父亲则指导赵宇制定营销策略。同时,企业定期组织团建活动,增进员工之间的感情,增强团队凝聚力。在一次团建活动中,李阳感慨地说:“在林家企业工作,不仅能学到专业知识,还能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我在这里工作得很开心。”
在引进外部人才的同时,家族也非常重视内部成员的培养。委员会根据内部成员的岗位需求和职业发展意愿,制定了个性化的培训计划。针对种植基地的工人,邀请农业专家开展有机种植技术培训,提升他们的种植技能;针对加工厂的员工,组织智能设备操作培训,让他们熟练掌握新设备的使用方法;针对销售和管理人员,则开展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培训课程。
林文博作为家族年轻一代的骨干,被送到农业大学参加有机农业高级研修班。在研修班期间,他认真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还与其他学员交流探讨,开阔了眼界。回来后,他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对种植基地的管理流程进行了优化,提高了管理效率。苏晚则参加了品牌营销高级培训课程,学习最新的品牌传播理念和方法,为企业的品牌化战略注入了新的思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五世同堂记请大家收藏:(m.20xs.org)五世同堂记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