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镇的春风吹醒了沉睡的大地,院子里的桃花开得粉嫩,林思远已经三岁了。这个小家伙不仅口齿伶俐,还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每天追着大人问“为什么”。眼看就到了启蒙教育的年龄,关于林思远该如何启蒙的问题,在林家掀起了一场小小的讨论。
祖父是传统教育的坚定拥护者。他早就把自己珍藏的《三字经》《千字文》找了出来,用红绳仔细装订好,还特意做了一张小小的书桌,放在自己的书房里。“咱们林家世代注重家风传承,启蒙教育就得从这些经典开始。”祖父拿着《三字经》,对全家人说,“《三字经》里有天文地理、伦理道德,小孩子从小读这些,能明事理、懂规矩。我打算每天教思远念一段,再给他讲讲里面的故事,这样既能学知识,又能把‘勤、诚、善’的家训刻在他心里。”说着,祖父就把林思远抱到小书桌前,翻开《三字经》,轻声念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林思远歪着小脑袋,跟着念了起来,虽然发音不太标准,但学得有模有样。
父亲却有不同的看法。他坐在沙发上,喝了一口茶说:“爸,我觉得现在时代不同了,启蒙教育不能只局限于传统经典。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多元化的人才,思远应该去幼儿园,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学习、玩耍。幼儿园里有专业的老师,能教他唱歌、跳舞、画画,还能培养他的社交能力和团队意识。这些都是在家学不到的。”父亲顿了顿,又说:“我不是说传统经典不好,而是觉得不能让孩子只接触这一种教育方式。咱们得让他融入集体,了解现代社会的规则,这样他以后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祖父听了父亲的话,眉头皱了起来:“去幼儿园能学什么?一群小孩子在一起疯玩,能学到《三字经》里的道理吗?我教思远,不仅能让他学知识,还能亲自盯着他,保证他学到的都是正统的东西。”父亲连忙解释:“爸,幼儿园不是只让孩子疯玩,它有系统的启蒙课程。而且,孩子在集体生活中能学会分享、合作、尊重他人,这些品质同样重要。您想啊,思远以后总要和别人打交道,不能一直待在我们身边,早点融入集体对他有好处。”
两人各执一词,争论不下。母亲坐在一旁,笑着说:“你们父子俩别争了,都是为了思好。不如听听其他人的意见?”曾祖放下手中的茶杯,慢悠悠地说:“我觉得你们俩说的都有道理。传统经典不能丢,那是咱们的根;现代教育也得跟上,那是孩子未来发展的需要。咱们能不能想个办法,把两者结合起来?”高祖也点点头:“是啊,不要非此即彼,找到一个平衡点最重要。”
接下来的几天,全家人都在讨论这个问题。我和苏晚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们觉得可以让思远去幼儿园,白天在幼儿园接受现代教育,晚上回家后,祖父再教他念传统经典。这样既不耽误他融入集体,也能传承传统文化。”表姐通过视频也给出了建议:“在法国,孩子们也是既学本国的文化经典,又接受现代教育。文化传承和适应社会并不矛盾,关键是找到合适的方式。”
经过反复讨论,大家终于达成了共识:采取“传统+现代”结合的启蒙教育方式。祖父虽然还是有些担心,但看到大家都支持这个方案,也点了点头:“好吧,就按你们说的试试。但晚上的经典学习不能少,我得亲自教。”父亲连忙说:“谢谢爸,我们一定会配合您的。”
第二天,父亲就带着林思远去镇上的幼儿园报名。幼儿园的环境很好,有宽敞的教室、漂亮的操场,还有很多可爱的小朋友。林思远刚开始有些害羞,紧紧拉着父亲的手不肯松开。但当老师拿出玩具和绘本时,他的眼睛亮了起来,慢慢松开了父亲的手,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了起来。父亲看着他开心的样子,放心地离开了。
下午放学,父亲去接林思远。一见到父亲,林思远就兴奋地跑过去,叽叽喳喳地说:“爸爸,幼儿园好好玩!老师教我们唱歌、画画,还有小朋友和我一起玩积木。”父亲笑着问:“那你明天还想来吗?”林思远用力点点头:“想!”看到林思远这么喜欢幼儿园,父亲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晚上,祖父就开始给林思远教《三字经》。祖父坐在书桌前,林思远坐在他的腿上,祖父一字一句地教他念,还给他讲解里面的含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句话的意思是,生了孩子不教育,是父亲的过错;教育孩子不严格,是老师的懒惰。所以,爸爸和老师都会严格教育你,你要听话,好好学习。”林思远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说:“爷爷,我会听话的。”有时候,林思远念着念着就会走神,祖父也不生气,而是耐心地引导他,用讲故事的方式让他对经典产生兴趣。比如讲到“昔孟母,择邻处”时,祖父就给林思远讲孟母三迁的故事,林思远听得津津有味,很快就记住了这一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五世同堂记请大家收藏:(m.20xs.org)五世同堂记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