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江城,梧桐叶刚开始泛黄,我拖着行李箱走进大学宿舍的那一刻,还没想过这里会藏着一段让我记一辈子的时光。作为林家第三代里第一个考进重点大学的孩子,临走前祖父特意把我叫到书房,指着“勤、诚、善”的家训说:“到了大学要好好读书,但也别光顾着读书,要学着交朋友,懂得照顾自己。”那时候我只当是长辈的寻常叮嘱,直到遇见苏晚,才明白有些相遇,是青春里最温柔的馈赠。
第一次见到苏晚是在新生开学典礼后的社团招新会上。她穿着白色连衣裙,站在文学社的摊位前,手里拿着一本泰戈尔的《飞鸟集》,阳光透过梧桐叶的缝隙洒在她身上,连发丝都镀上了一层金边。我本是被室友拉来凑数的,却在路过文学社摊位时,被她抬头一笑撞乱了心跳。“同学,对文学感兴趣吗?可以看看我们的社团刊物。”她递过来一本装订精致的杂志,指尖不经意间碰到我的手,我像触电般缩回,脸颊瞬间烧得发烫。
那天我鬼使神差地报了文学社,从此每周三的晚上,成了我最期待的时光。苏晚是文学社的编辑,每次讨论会上,她总能对作品提出独到的见解,从鲁迅的冷峻到徐志摩的浪漫,从古典诗词到现代散文,她娓娓道来的样子,让我忍不住一次次偷偷望向她。有一次讨论《边城》,她说到翠翠等待傩送的执着时,眼里闪着光:“我觉得真正的喜欢,就是愿意为一个人耐心等待。”我坐在她斜后方,手里紧紧攥着笔记本,心里默默想:我好像也找到了愿意等待的人。
我们的关系在一次次的相处中慢慢升温。她知道我来自农村,对城市的很多事物都感到陌生,便主动带我去逛书店、看画展;我知道她喜欢吃甜食,每次去社团都会提前买好她最爱的绿豆糕;她熬夜改稿时,我会悄悄给她泡一杯热牛奶;我写的散文被社团刊物采用时,她比我还开心,特意在稿纸上画了个小小的笑脸。室友总拿我们开玩笑:“晓阳,你俩这进度也太慢了,再不表白,苏晚就要被别人抢走了。”我嘴上反驳着,心里却早已翻江倒海。
真正捅破窗户纸是在那年的圣诞节。江城下起了初雪,我鼓起勇气约苏晚在学校的人工湖旁见面。我紧张得手心冒汗,手里攥着准备了很久的礼物——一本精装版的《红楼梦》,扉页上写着我熬夜写下的短诗。“苏晚,我……”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她看着我窘迫的样子,忍不住笑了:“林晓阳,你是不是有话要跟我说?”雪越下越大,我深吸一口气,大声说:“苏晚,我喜欢你,从第一次在社团见到你就喜欢了!”她愣住了,脸颊像雪地里的红梅般泛红,过了好一会儿,才轻轻点了点头:“我也是。”那天晚上,我们踩着雪在湖边走了很久,雪花落在头发上、肩膀上,连空气里都弥漫着甜蜜的味道。
恋爱后的日子像裹了蜜的糖。我们会一起去图书馆自习,她写她的小说,我读我的专业书,累了就相视一笑,分享彼此的零食;我们会一起去食堂吃饭,她总把不爱吃的青椒夹给我,我则把她喜欢的鸡腿留给她;周末的时候,我们会去逛遍江城的大街小巷,从老街区的茶馆到新开业的商场,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苏晚喜欢拍照,她的相机里全是我的照片——在图书馆认真看书的我、在操场跑步的我、在小吃街吃得一脸满足的我。她常说:“晓阳,我要把你的每一个样子都记录下来。”
寒假回家,我把和苏晚恋爱的事告诉了家人,没想到大家的反应比我想象中还要温和。母亲拉着我的手问个不停:“女孩家是哪里的?人怎么样?性格好不好?”父亲则比较沉稳:“谈恋爱可以,但不能影响学习,要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祖父笑着说:“咱们晓阳长大了,懂得喜欢别人了。要好好对人家姑娘,不能欺负人家。”只有曾祖悄悄把我拉到一边,塞给我一个红包:“给姑娘买点好吃的,别让人家觉得咱们林家小气。”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让我心里暖暖的。
开学后,我把家人的态度告诉了苏晚,她开心得像个孩子。五一劳动节的时候,我还把她带回了青石镇。家人特意准备了丰盛的饭菜,曾祖拉着苏晚的手问长问短,给她夹了满满一碗菜;祖父则给她讲林家的家训故事,听得她津津有味;表妹更是拉着她去看自己设计的包装,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苏晚第一次见到稻田,兴奋地在田埂上奔跑,像一只快乐的小鸟。她对我说:“晓阳,你的家乡真好,家人也真好。”那天的阳光格外明媚,看着苏晚和家人其乐融融的样子,我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守护这份美好。
当然,初恋也并非全是甜蜜,偶尔也会有青涩的小矛盾。有一次,我因为忙着准备期末考试,连续一周都没怎么陪苏晚,她委屈地哭了:“林晓阳,你是不是不爱我了?”我看着她红红的眼睛,心里又疼又自责,连忙解释:“不是的,我只是怕考试挂科,以后没法给你更好的生活。”她听了,破涕为笑:“傻瓜,我不需要你给我多好的生活,我只需要你多陪陪我。”从那以后,我学会了平衡学习和恋爱,再忙也会抽出时间陪她吃饭、散步,告诉她我的近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五世同堂记请大家收藏:(m.20xs.org)五世同堂记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