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过后的青石镇,像被春雨洗过一样,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镇口的老槐树抽出了新枝,青石板路上又响起了商贩的吆喝声,林守义的铁匠铺更是热闹非凡,不仅镇上的人来打农具,连邻镇的农户也慕名而来,有时候忙到半夜,炉膛里的火还亮着。
这年冬天,林建业已经四岁了,不再是那个只会在摇篮里哭的小娃娃,而是成了铁匠铺里的 “小尾巴”。每天天不亮,他就跟着林守义起床,看着父亲拉着风箱,炉膛里的火苗 “呼啦啦” 地窜,眼睛里满是好奇。等林守义开始打铁时,他就拿着一个小铁锤,在旁边的石头上敲敲打打,嘴里还模仿着打铁的声音:“当!当!当!”
王氏看着父子俩的样子,总是笑着说:“建业这孩子,长大了肯定也是个好铁匠。”
林守义听了,心里也很高兴,但他更希望儿子能明白,打铁不仅仅是一门手艺,更重要的是做人的道理。这些年,从逃离家乡到在青石镇立足,再到带领乡亲们渡过瘟疫,他经历了太多,也总结了不少经验。他觉得,该给家里立下几条规矩,让子孙后代都能记住,这样家族才能长久。
腊月初八那天,天寒地冻,铁匠铺里却暖烘烘的。林守义提前收了工,让王氏煮了一锅腊八粥,又把刘三叫了过来。刘三的老娘已经完全康复了,他也成了林守义的得力帮手,不仅打铁的手艺越来越好,人也变得踏实稳重,再也不是以前那个游手好闲的地痞了。
晚饭时,林守义看着坐在对面的林建业,又看了看刘三,清了清嗓子说:“今天叫你们来,是有件重要的事想跟你们说。我活了快四十岁,从老家逃到这儿,一路上见过不少人,也经历了不少事。有的人日子越过越好,有的人却越混越差,说到底,就是做人的道理没弄明白。我想给咱们家立下三条规矩,你们都要记好,以后传给子孙后代。”
林建业似懂非懂地看着父亲,刘三也坐直了身子,认真地听着。
林守义伸出一根手指:“第一条,勤。勤能补拙,勤能致富。我从小学打铁,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练到半夜才休息,手上的茧子磨了一层又一层,才有了今天的手艺。咱们庄稼人,更是要勤,春天不播种,秋天就没收成;咱们打铁的,不勤练,就打不出好铁器。建业,你以后不管做什么,都要记住一个‘勤’字,不能偷懒。”
他说着,指了指墙上挂着的一把镰刀:“你看这把镰刀,是我昨天给张屠户打的。为了让刀刃更锋利,我磨了整整一个时辰,手上都磨出了泡。要是我偷懒,随便磨两下就给人家,不仅砸了自己的招牌,还耽误人家干活。”
林建业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拿起桌上的小铁锤,在手里掂了掂。
林守义又伸出第二根手指:“第二条,诚。诚信是立人之本,也是立家之本。咱们做生意,要诚信;跟人相处,也要诚信。去年瘟疫的时候,李老栓来我这儿修犁耙,说等秋收了就给我钱。后来他染上了瘟疫,我以为这钱肯定要不回来了,没想到他康复后,第一时间就把钱送了过来。这就是诚信。咱们做人,不能骗人,不能坑人,答应别人的事,就算再难也要做到。”
刘三听到这里,红了脸。他想起以前自己骗吃骗喝,还想讹林守义的钱,心里很愧疚。林守义看了他一眼,知道他在想什么,接着说:“以前的事都过去了,重要的是以后。刘三,你现在跟着我打铁,不管是给人家修东西还是打新的,都要实打实地干,不能偷工减料。要是人家发现你做的东西不结实,以后谁还会来找你?”
刘三用力点头:“林大哥,我记住了,以后我一定诚信做人,诚信做事。”
林守义最后伸出第三根手指:“第三条,善。与人为善,就是与己为善。咱们在困难的时候,得到过乡亲们的帮助;现在咱们日子好了,也要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去年瘟疫,要是咱们只顾着自己逃命,不管乡亲们,现在青石镇说不定已经没人了。还有刘三,当初你走投无路,我帮了你一把,现在你不也好好的吗?做人要善良,不能见死不救,不能落井下石。”
他说着,从怀里掏出几个铜板,递给刘三:“快过年了,你给你娘买件新衣服,再给你妹妹买点年货。以后要是家里有困难,就跟我说。”
刘三接过铜板,眼泪都快掉下来了:“林大哥,谢谢你。我以后一定多做善事,不辜负你对我的期望。”
林守义看着他们,满意地点了点头:“这三条 —— 勤、诚、善,就是咱们家的传家铁则。你们要记住,不管以后遇到什么事,都不能忘了这三个字。只要守住这三个字,咱们家就能一直走下去,不管是打铁,还是做别的什么,都能做好。”
从那以后,林守义就把 “勤、诚、善” 这三个字当成了家训,随时随地教导林建业和刘三。每天早上,他都会早早地叫醒林建业,让他跟着自己一起打扫铁匠铺,体验 “勤” 的含义;给客人打铁时,他会特意让林建业在旁边看着,告诉他人家信任咱们,咱们就要拿出最好的手艺,这就是 “诚”;遇到有困难的乡亲,他会带着林建业一起去帮忙,让他明白 “善” 的意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五世同堂记请大家收藏:(m.20xs.org)五世同堂记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