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正义和马友盛历经寒窗苦读,好不容易从沙城中学考入柴构堡师范学校,心中怀揣着成为优秀教师的美好憧憬。然而,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入学还不到半年,一场声势浩大的大炼钢铁运动如狂风暴雨般席卷而来。学校积极响应号召,组织他们奔赴附近农村,投身到大炼钢铁的劳动浪潮之中。
他们的第一次劳动,是协助村里干部铲除一块自留地。当他们挥起工具拆除围栏时,一个人影突然从远处狂奔而来,手中紧握着锄头,嘴里歇斯底里地呐喊着:“打赵家狗,打赵家狗,赵家狗该死,赵家狗该死!” 那人双眼通红,神情癫狂,宛如一头失控的野兽。史正义和马友盛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吓得脸色惨白,本能地四处逃窜。后来才得知,这块菜地的主人精神失常,村干部们对此束手无策,无奈之下才将这个棘手的任务交给他们。
不过,下乡劳动也并非全无好处,最实在的便是吃饭不需要花钱,走到哪里都能有口饭吃。那时的农村,大食堂如雨后春笋纷纷开办,人们秉持着“放开肚皮吃” 的口号,将家中所有饮食用具,从小小的锅碗瓢盆,到盛放大酱的缸,都一股脑上缴给食堂,仿佛这样就能迈向富足的未来。
随着大炼钢铁运动不断升温,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被彻底打破,课程被迫停下来。史正义和马友盛所在班级的同学们,在化学老师的带领下,踏上前往山上寻找铁矿石的征程。或许是运气使然,他们还真在一处荒草丛生发现了矿石的踪迹。众人兴奋不已,当即就地扎营,日夜不停地挖掘起来。在那尘土飞扬的矿坑边,他们还兴致勃勃地编唱自创的歌曲:“叮当叮当,来挖矿藏,我是一个挖掘小将……” 嘹亮歌声在山间回荡,仿佛已经看到钢铁产量飙升的辉煌景象。
他们并不知道,这片所谓的矿场,不过是日伪时期废弃的储矿石场地。当他们把地面表层的矿石挖走后,底下只剩下一片荒芜。但这并未影响他们的热情,完成挖掘任务后,众人浩浩荡荡“班师回营”,满心期待地返回学校,准备迎接下一个 “伟大” 的炼钢环节。
回到学校,眼前的景象让他们既吃惊又兴奋。操场上密密麻麻布满各式各样的高炉,大的足有四五米高,如同一个个巍峨的巨人;小的也有一两米,像是排列整齐的士兵。其中有几十个高炉正火光冲天,赤红的火焰舔舐着夜空,迸溅的火星如同璀璨的星辰。同学们呼喊着激昂的号子,明亮灯光将整个操场照得如同白昼,广播里不停播放激昂的革命歌曲和振奋人心的喜报,热烈歌颂同学们冲天的干劲,营造一种热火朝天、战天斗地的氛围。
但实际上,真正能炼出铁水的高炉寥寥无几。那几座成功的 “高炉”,是在钢铁厂老师傅的悉心指导下,用从工厂捡来的废旧耐火砖砌成的,就连所需的焦炭也是从工厂运来。而且,炼出的铁水并非来自铁矿石,而是用同学们四处搜罗来的废铁炼制而成。至于其他用红砖砌成的高炉,使用煤炭代替焦炭,根本无法炼铁,还时不时发生炸炉的危险事故,可即便如此,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依旧在继续推进,只为向上级交一份看似 “辉煌” 的答卷。
史正义和马友盛也毫不犹豫投入这场 “战斗” 。经过一个星期的不懈努力,他们在操场上搭建起了属于自己的炼钢炉。劳作间隙,史正义疲惫地躺在操场边的坡坎上,望着黄昏前那轮渐渐西沉的太阳,再看看身边一座座土高炉,心中不禁泛起疑惑:这高不过二米,粗不过一米的简陋土炉,真的能炼出钢铁吗?中国古代难道就是用这种方法炼钢的?那些传说中的 “干将”“莫邪” 宝剑,也是用这样的方式铸造出来的?自己今天真的能凭借这个小土炉炼出神奇的宝物?一连串的疑问在他脑海盘旋,他又开始思索实际问题:“这小高炉充其量只能填充二三百斤原料,一斤废铁能出多少钢?一斤铁矿石又能出多少钢呢?为什么没放石灰石?难道废铁炼钢用不着石灰石?还应该鼓风,不然氧气不够!”
想到这里,他仿佛被注入一股力量,猛地跳起身来,急忙招呼马友盛一起制作两把大扇子,用于给炉子鼓风。这可不是自家烧炉子那般简单,他们二人紧张地忙碌起来,用树叶和柴草制作出两把形似大扫帚的扇风工具。
夜幕完全降临,天空的月亮蒙着一层昏晕的面纱,星光也变得稀疏黯淡,整个大地笼罩在一层诡异的黑幕之中。群山黑黢黢地矗立着,大地一片阴沉,这诡异的黑夜如同一只蛰伏的怪兽,张开黑洞洞的大口,仿佛要将一切吞噬其中。此时的操场上,每个小高炉前都人影闪动,大家忙碌地准备点火,火光与黑影交织,有的高炉火势旺盛,熊熊烈火如同房子着火一般,火光冲天;有的火势微弱,仅如萤火烛光,忽明忽暗;还有的浓烟滚滚,宛如硝烟弥漫的战场,呛人的烟雾让人神情恍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麻荒梦请大家收藏:(m.20xs.org)麻荒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