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 年的春天,仿佛是一个带着温柔面纱的神秘女子,迈着轻盈的步伐悄然降临。绵绵春雨如丝如缕,轻柔洒落广袤大地,滋润着每一寸干涸的土壤。春风如同灵动的手指,轻轻拂过沉睡一冬的杨柳。柳枝在微风中舒展柔软腰肢,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她们缓缓睁开朦胧双眼,眼前是一个百花竞放、姹紫嫣红的绚烂世界。那满树的繁花,像是天边绚丽的云霞飘落人间,红的似火,粉的像霞,白的如雪,在阳光下闪耀着迷人的光彩。杨柳摇曳身姿,满心欢喜想要挺直腰板,用她们婀娜的舞姿去呼唤那些渴望自由的表达、追求百家争鸣的人们。然而,她们却没看清楚,在这一片艳丽夺目,百花争艳的背后,潜藏着诱人堕入陷阱的诱饵,隐藏着 “引蛇出洞” 的复杂意图。
彼时,年轻幼稚的马友盛和史正义正在沙城中学的校园里汲取知识。他们怀揣着对国家的无限忠诚与热爱,听闻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号召,眼中闪烁着炽热的光芒,仿佛找到了实现自身价值、为国家建言献策的绝佳契机。他们满腔热情地投身这场政治运动,畅所欲言,尽情抒发自己的见解与想法。然而,涉世未深的他们并不知道,这场运动背后所蕴含的真正动因,将会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层巨浪,引发中国政治形势的巨大转变。
在城市的街头巷尾,生活的画卷逐渐被阴霾笼罩。生活用品供应变得愈发紧缺,货架上常常空空如也,人们为了购买一些生活必需品,不得不排起长长的队伍,在寒风中焦急等待。毕业的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困境,寒窗苦读多年,却难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复员军人满心期待能够得到妥善安置,开启新的生活篇章,现实却让他们屡屡碰壁。
农村的土地上也不平静。田野间,农民们望着收成不佳的庄稼,满心焦虑;合作社里,矛盾与纠纷不断涌现。原本和谐的乡村,被一层紧张压抑的氛围所笼罩。
运动伊始,中央认为这些问题主要源于干部的作风问题。于是决定在党内开展整风运动,期望通过这次运动,让党内同志深刻反思自身的错误,改正缺点,重新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毛泽东提出,在解决思想问题时,要秉持 “放” 的方针,而非 “收”。要敞开胸怀,放手让大家畅所欲言,鼓励人们勇敢地说出真话,大胆地进行批评,积极参与争论。对那些错误的意见,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压服方式,而是要以理服人,通过耐心的说服教育,让人心悦诚服。并且要坚定不移地坚持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方针,营造一个自由、开放的思想交流环境。
然而,随着运动的不断推进,情况发生巨大转变。中央逐渐发现,有些人反对的不仅仅是干部作风问题,更深层次的,是对当时的社会制度产生不满。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种情况显然是绝对不被允许的。于是,原本旨在整顿党风的党内整风运动,悄然发生性质转变,一场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毛泽东于6月12日在党内印发《走向反面》一文,党内整风转变为整个社会的反右派斗争。使最初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演变为后来的引蛇出洞。
最初时,史正义不知其里,态度比较积极,他写文章,谈思想,主张大鸣大放。马友盛提醒他:“你不要被那些艳丽的鲜花所蒙蔽,小心背后有毒草。”
他对马友盛的提醒满不在乎,置若罔闻,导致他后来成了右派。
在时代浪潮的席卷下,那片承载着无数悲欢的故乡,也无可避免地上演着相似的悲剧。曾经许诺的 “自愿入社”,宛如被风吹散的泡沫,转瞬即逝。如今,一场针对入社不积极者的清算风暴骤然降临,首当其冲的,便是党支部书记马友才。
寂静的夜晚,在村委办公室煤油灯昏黄的光晕里,村干部们围坐一起,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这场内部会议,成了改变村庄权力格局的转折点。会议决定撤销马友才党支部书记的职务,由马保真取而代之,牛步太任命为村主任,要求马友志与哥哥划清界限,通过严厉批判兄长的 “错误”,谋得村委会副主任的职位。
马保真站在众人面前,眼神中带着复杂的神色,语气严肃地批判:“1955 至 1956 年,你身为党支部书记,非但没有积极引领社员入社,反而自己率先退缩,其他社员自然有样学样。你这分明是在破坏农业合作化的进程!平日里工作,你的阶级立场摇摆不定,一味采取迎合、折中的手段,这是严重的政治错误!” 他的话语如同一把把利刃,刺向马友才,也在众人心中掀起阵阵波澜。
第二天,全村社员斗争大会在一片喧嚣中拉开帷幕。老贫农牛凤青满脸涨红,眼中燃烧着愤怒的火焰,声音颤抖地怒吼:“其实马友才早在 1946 年参加县里清训时就已经变节!这些年来,他一直妄图破坏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我们广大贫下中农绝不能坐视不理、姑息纵容!” 他话音刚落,台下顿时响起一阵窃窃私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麻荒梦请大家收藏:(m.20xs.org)麻荒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