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重庆,雾气似乎比冬日里还要浓重几分。它们不是那种轻盈的、缥缈的晨雾,而是沉甸甸的,仿佛饱含着整个蜀地的潮湿与压抑,将这座山城包裹得密不透风。从我位于参谋本部小楼的办公室窗口望出去,嘉陵江的轮廓在雾中时隐时现,江上船只的汽笛声也变得沉闷而遥远,如同从另一个世界传来。
办公室里,烟草的气味和地图上油墨的味道混合在一起,构成了我早已习惯的、战争的气息。墙上那幅巨大的全国军用地图上,红蓝两种颜色的箭头犬牙交错,尤其是在中原和华中地带,它们像两条纠缠在一起的巨蟒,每一次蠕动都意味着成千上万生命的消逝和国土的沦丧。我的目光,却死死地盯在江西的北部,那片被赣江和鄱阳湖滋养的土地上。自从去年武汉会战结束后,那里便成了一个巨大的、一触即发的火药桶。冈村宁次,这个名字在我脑海中盘旋不去。如同一个棋艺精湛的对手,他沉默地在对岸调兵遣将,每一次微小的移动,都透着一股冰冷而致命的杀气。
三月的第一周,就在这种令人窒息的平静中度过。前线的电报大多是零星的交火报告,日军的侦察飞行也日渐频繁。我清楚,这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我让情报部门将所有关于日军第十一军的情报汇总,每天两次呈报给我。冈村宁次麾下的第101师团、第106师团以及配属的骑兵、炮兵、工兵联队,它们的番号、位置、主官姓名,甚至补给线的走向,都被我一一标注在随身的笔记本上。我知道,我的对手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情。这场战争,从某种意义上说,早已经在我们这些指挥官的脑海里、地图上,预演了千百遍。
“次长,这是您要的关于欧洲局势的简报。”我的机要秘书,一位名叫林翰文的年轻人,轻手轻脚地走了进来,将一份文件放在我的桌上。他总是这样,说话和动作都带着一种军人特有的干练和谨慎。
“放那儿吧。”我头也没抬,目光依旧没有离开地图。我的手指,正沿着修水的走向缓缓划过。这条河流,将是南昌的第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屏障。
“德国人……恐怕要有大动作了。”林翰文犹豫了一下,还是忍不住补充了一句。
我终于抬起头,看了他一眼。这个年轻人很有灵性,总能敏锐地察觉到国际局势的微妙变化。“捷克斯洛伐克,对吗?”
他点了点头,眼神里带着一丝忧虑:“是的,次长。根据我们驻欧洲使馆传回的密电,德国正在向捷克斯洛VA克边境大量增兵,英法的绥靖政策似乎已经彻底破产。山雨欲来风满楼啊。”
“风,早就起了。”我站起身,走到窗边,推开一道缝隙,潮湿的冷风立刻灌了进来,让我混沌的头脑清醒了几分。“这个世界,早就乱了。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这场全球性的风暴中,为这个国家,为这些民众,找到一条活路。德国人的动作,只会让英美法等国更加看清法西斯的真面目,这对我们来说,并非全是坏事。至少,他们会明白,远东的这场战争,和欧洲的危机,根源是一样的。我们在这里多拖住日本人一天,他们就少一分精力去觊觎南洋,就少一分力量和德国人遥相呼应。所以,南昌这一仗,我们不仅要打,还要打得狠,打得让日本人痛。”
我的话语很平静,但林翰文的眼中却燃起了一丝光亮。他用力地点了点头,不再多言,转身轻轻地退了出去。
我重新坐回桌前,却没有再去看地图,而是拿起了那份关于欧洲局势的简报。希特勒的野心,冈村宁次的谋划,它们在我的脑海中交织成一幅巨大的、令人不安的画卷。我知道,历史的洪流已经涌到了一个关键的节点,任何一个微小的变动,都可能引发滔天巨浪。而我,韩夏,一个来自后世的灵魂,正坐在这风暴的中心,手中握着的,是这个国家数百万军队的调动权,是亿万民众的生死。这种沉甸甸的责任感,压得我几乎喘不过气来。我只能依靠对历史的认知,和我作为一名军人的专业素养,来勉力支撑。
三月七日,我召集了军令部的几位核心司长开会。会议室里烟雾缭绕,气氛凝重。
“各位,从目前的情报来看,日军进攻南昌的企图已经昭然若揭。”我用一根木杆,敲了敲地图上南昌的位置。“敌军的主力,将是第101师团和第106师团,由赣北沿南浔路南下,主攻方向直指修水一线。其指挥官冈村宁次,用兵以诡诈、凶狠着称,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
作战司的刘斐司长推了推眼镜,沉声道:“次长,第九战区薛司令长官已经上报了防御计划。他们计划以第十九集团军罗卓英部和第三十二集团军上官云湘部固守修水防线,利用河流和鄱阳湖的水网地形,层层阻击,消耗敌人。”
“计划我看过了。”我点了点头,“大方向没有问题。但细节上,我还有几点补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我指挥了八年抗日战争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指挥了八年抗日战争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