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上海,不再有十月那般燥热,取而代之的是沁入骨髓的湿冷。北风呼啸,卷起蕴藻浜岸边的残叶与尘土,也卷起了战场上弥漫的血腥气。我站在参谋本部作战室巨大的地图前,双眼布满血丝,疲惫已深深刻在我的脸上。自八月开战以来,我的世界便只剩下地图、电报、沙哑的命令和永无止境的忧虑。
我是韩夏,少将参谋次长,这个平行宇宙里,那个真正指挥了八年抗战的人。我的身份,如同一座孤岛,没有人能真正理解我内心的挣扎,没有人能分享我肩上的重担。我不能向任何人吐露我来自未来的秘密,我只能默默地承受着历史的洪流,努力去引导它,去修正它,不让它彻底吞噬我们的民族。
十月末,四行仓库的枪声渐渐沉寂,谢晋元团长的八百壮士,在万众瞩目中撤离,结束了那场悲壮的守卫战。这份胜利,如同灰暗战场上的一束微光,短暂地照亮了人心,却无法阻挡日军的铁蹄。我清楚地知道,真正的风暴,才刚刚降临。
我的副官陈明,此时也已不再是当初那个青涩的年轻人。他的目光中多了一丝坚毅,也多了一层难以言喻的沉重。他习惯了我彻夜不眠的工作,习惯了作战室里凝重的气氛,以及我沙哑的嗓音。
“次长,前线急电!”陈明的声音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焦虑,将一份电报递到我面前。
我接过电报,目光迅速扫过。电文是关于杭州湾地区日军异常调动的报告。我的心猛地一沉,一种不祥的预感瞬间攫住了我。我太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了。
“命令第三战区司令部,立刻加强金山卫一带的防御!所有能调动的部队,立刻向杭州湾沿岸集结,务必严防日军登陆!”我的声音压得很低,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命令,“告诉他们,日军很可能选择从这里进行侧翼登陆,切断我上海守军的退路!”
我的指尖紧紧攥着电报,指节发白。金山卫登陆,这是淞沪会战走向终结的标志,也是我军战略性撤退的开始。我曾试图提前部署,但面对日军庞大的海陆空协同优势,我的力量显得如此微薄。
陈明领命而去,他的背影在作战室昏暗的灯光下显得有些仓促。我重新回到地图前,目光落在杭州湾,特别是金山卫一带。我军虽然在那里部署了部分兵力,但由于战线过长,兵力分散,防御力量远不足以抵挡日军大规模的登陆作战。我的内心充满了巨大的痛苦和无奈。我预见到了,我甚至提前进行了部署,但历史的惯性,以及敌我力量的巨大差距,让我依然无法完全阻止悲剧的发生。
我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我能感受到,那些即将被卷入战火的生命,他们的恐惧,他们的绝望,以及他们的英勇。这些情感,都像潮水般涌向我,让我几乎喘不过气来。我是一个来自未来的人,我本该拥有“先知”的优势,但我发现,即便拥有历史的知识,面对如此残酷的战争,我也只能做出最“正确”的选择,而这个“正确”的选择,却往往伴随着巨大的牺牲。
十一月第一周:金山卫之殇与全面撤退
十一月的第一天,寒风更加凛冽。上海的战场上,我军在苏州河南岸与日军的拉锯战还在继续,但我的注意力已经全部转移到了杭州湾。我感到心神不宁,那份历史的记忆,像一块巨大的阴影,笼罩在我的心头。
十一月五日凌晨,最糟糕的消息还是传来了。
“次长!紧急情况!日军在金山卫多点登陆成功!”陈明冲进作战室,声音因为焦急而有些变形,“他们动用了大量舰艇和飞机,我军沿海防线被突破,日军正在向内陆快速推进!”
我的身体猛地一颤,但脸上却努力保持着冷静。我拿起指挥棒,重重地敲击在金山卫的位置上。
“命令第三战区司令官,立刻组织部队进行阻击,务必迟滞日军的推进速度!”我声音沙哑,却字字带着决绝,“同时,立刻调集所有能够抽调的部队,向金山卫方向增援!我们必须争取时间,掩护上海守军撤退!”
我的内心在滴血。金山卫的失守,意味着我军在上海的数十万精锐,将面临被日军合围的危险。
接下来的两天,战局急转直下。日军登陆部队在金山卫站稳脚跟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松江、奉贤方向推进,意图切断我上海守军的退路。
“次长,松江告急!日军正在向松江猛攻,我军防线随时可能崩溃!”
“次长,第三战区司令官来电,上海守军的退路正在被日军切断,形势万分危急!”
耳边充斥着各种急促的报告,我的大脑飞速运转,权衡着每一种可能,做出最艰难的抉择。我知道,我必须立刻下令全面撤退,否则,我军在上海的精锐力量将全部被日军歼灭。
十一月八日,我做出了这个艰难的决定。
“命令上海所有守军,即刻开始战略性撤退!向昆山、吴县方向转移!”我的声音异常平静,但这平静的背后,是排山倒海般的痛苦和不甘,“命令殿后部队,务必抵挡住日军的追击,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掩护主力部队撤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我指挥了八年抗日战争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指挥了八年抗日战争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