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江南密信带来的涟漪尚未平复,京畿之地又起波澜。肃亲王善耆府邸近日车马明显频繁,尤其几位关外皮货商人的身影,在戒备森严的亲王府出入竟如入无人之境。聂宪藩派出的眼线远远盯着,将一幕幕看似寻常的贸易往来记录在册,却难以触及核心。
“王爷,张雨亭(张作霖)那边回话了。”密室中,心腹戈什哈压低声音,“他说,关外苦寒,缺枪少炮,若能得王爷在京中斡旋,助他拿到朝廷正式的‘东三省巡防营统领’委任状,并拨付一批军械粮饷,他愿尊王爷号令,共保大清社稷。”
善耆捻着佛珠,眼皮微抬,闪过一丝精明:“保大清社稷?他张作霖一个胡子出身,也配谈社稷?不过是看皇上年幼,袁世凯新败,想趁机攫取名分,扩充实力罢了。”他顿了顿,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不过,眼下皇上心思难测,重用汉臣,打压宗室,长此以往,我满洲根基何在?张作霖虽是一把刀,用得好,也能杀杀那小皇帝的锐气。委任状……可以想办法活动,但军械,朝廷如今捂得紧,尤其是西苑那边出来的新玩意儿,更难到手。告诉他,先拿出诚意来。”
“王爷的意思是?”
“让他的人在关外给吴佩孚多制造点麻烦,最好是能让皇上派去的这支‘御林新军’吃点亏,折折皇上的面子。另外,”善耆声音更低,“打听一下,皇上身边那个叫小德张的太监,有什么喜好……”
与此同时,紫禁城内,溥仪正面临着另一重压力。自他登基以来,以铁腕手段清洗奕匡、逼退袁世凯,虽暂时稳定了京畿,但各地督抚大员,如两江总督端方、湖广总督瑞澂、两广总督张人骏等,或托词地方事务繁忙,或仅派代表入京,真正亲自来京朝拜新君、表明态度的封疆大吏寥寥无几。中央权威,在地方实力派眼中,显然并未随着小皇帝的狠辣手段而真正树立。
养心殿内,溥仪召见了新任首席军机大臣那桐与徐世昌。
“各地督抚,对朕的旨意,似乎阳奉阴违者甚多啊。”溥仪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朕欲召他们入京述职,共商国是,二位爱卿以为如何?”
那桐是老成持重的官僚,闻言谨慎回道:“皇上,各地督抚确有其难处。如今天下初定,匪患未靖,加之去年水患频仍,赈灾抚民皆是重任。骤然离任,恐生变故。不若皇上颁下明诏,体恤臣工,待地方稍安,再行召见。”
徐世昌则更知皇帝心思,接口道:“那中堂所言固然是老成谋国之言。然则,朝廷威令不行,非国家之福。皇上或可先行嘉奖几位忠心可靠、地处要害之总督,如东三省总督锡良,陕甘总督升允,优诏抚慰,并委以重任,使其感念天恩,为天下督抚之表率。同时,亦可借机试探其他督抚反应。”
溥仪微微颔首,徐世昌的建议更合他意。单纯强硬召见,若遭抵制,反而损及颜面。恩威并施,分化拉拢,才是上策。他目光扫过殿外,西苑的方向隐约传来金属敲击声,那是格物院在日夜赶工。实力,才是最好的话语权。
“便依徐卿所言。拟旨,嘉奖锡良、升允恪尽职守,着加恩赏穿黄马褂,锡良兼任奉天将军,总揽关外防务,协调吴佩孚、张作霖两部,共剿胡匪(暗指张作霖部不服管束之行为);升允督办陕甘铁路事宜。”溥仪迅速做出决断,将关外这个烫手山芋部分丢给锡良,既示恩宠,也是考验,同时将铁路建设的触角伸向西北。
提到铁路,溥仪精神一振,这是他规划中强化中央集权、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一环。“如今京津、京汉、津浦诸路虽已初通,然线路稀疏,偏隅一方,不足以联通九州。朕欲构筑全国铁路干线网络,二位爱卿有何见解?”
那桐面露难色:“皇上,修筑铁路,耗资甚巨,国库空虚,恐难支撑。且征地、民夫,动辄激起民变,前车之鉴不远。”
“钱的问题,可以想办法。”溥仪目光深邃,“发行‘铁路建设国债’,以路权作保,向国内富商、华侨乃至外国银行借款。但核心一点,路权必须掌握在朝廷手中!可成立‘大清铁路总公司’,统筹规划、建设、运营。至于民夫,以工代赈,给付合理工钱,妥善安置,而非强征,可减少阻力。”
他走到悬挂的巨幅地图前,伸出小手,沿着几条粗重的线条划过:“首要,续建并完善京汉线,打通南北动脉;其次,规划陇海线(连云港至兰州),贯穿东西;再则,修建粤汉线,连接两湖与两广。此三横两纵(加上已有的津浦线大致构成)主干网成,则朝廷政令、兵马调遣、商贾流通,朝发夕至,天下大势尽在掌握!”
那桐与徐世昌听着小皇帝条理清晰、气魄宏大的规划,心中震撼莫名。这绝非一个孩童能有的见识!他们互望一眼,均看到对方眼中的惊疑与一丝敬畏。
“皇上圣明!此实乃强国之基!”徐世昌率先躬身,“然则,电报一事,亦需同步推进。如今各省电报线路多为洋商把持或各自为政,信息传递迟缓且易泄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我也太倒霉了,竟然穿越成了溥仪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也太倒霉了,竟然穿越成了溥仪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