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七点半,省医院中医科示教室已经坐满了人。今天是实习生正式上岗前的最后一次集中培训,科室主任李建平将亲自讲解实习流程和要求。
陈墨提前十五分钟就到了,选了第一排靠中间的位置。他打开崭新的笔记本,将钢笔整齐地放在右侧。这个习惯从大学保持至今,五年来已经记满了十几本笔记。
李梦瑶和王嫣然结伴而来,坐在陈墨旁边。孙小军则踩着点进入教室,身着价格不菲的休闲装,与周围清一色的白大褂形成鲜明对比。他扫了一眼前排所剩无几的位置,不情愿地在陈墨旁边坐下。
“这么早。”孙小军小声嘀咕,掏出最新款的智能手机随意摆弄着。
八点整,李建平主任准时步入教室。他今天穿着熨烫平整的白大褂,胸前别着“陕西省名中医”的徽章,步伐稳健,神态肃穆。
“各位同学,早上好。”李主任的声音洪亮而富有磁性,“首先,我代表省医院中医科,欢迎四位优秀的年轻同仁加入我们的团队。”
简单的开场白后,李主任直接切入正题:“在开始介绍实习安排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在你们看来,中医在现代医院体系中的定位是什么?”
李梦瑶率先举手:“中医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有着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应该在现代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王嫣然补充道:“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在慢性病管理和预防保健方面有独特优势。”
孙小军不甘示弱:“中医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现代医学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需要用科学的方法验证中医的有效性,去伪存真。”
李主任点头不语,目光转向一直沉默的陈墨:“陈墨,你的看法呢?”
陈墨稍作思考,沉稳地回答:“我认为中医和西医各有所长,如同人的左右手,缺一不可。在现代医院体系中,中医不应孤立存在,而应与西医形成互补。比如急诊创伤首选西医,而慢性病调理、康复治疗则可发挥中医优势。关键在于建立中西医深度融合的诊疗模式,而非简单叠加。”
李主任眼中闪过赞许之色:“说得很好。这正是我们省医院中医科一直倡导的理念——中西医结合,不是谁替代谁,而是取长补短,共同为患者服务。”
他打开投影仪,屏幕上显示出实习流程安排:“接下来六个月,你们将经历四个阶段的培训...”
陈墨迅速记录,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他注意到省医院的实习安排与大学教学医院有很大不同:除了常规的中医门诊和病房轮转,还包括西医科室轮岗、疑难病例讨论会、科研方法培训等模块。
“特别要强调的是,”李主任放大屏幕上的轮转表,“第二个月,你们将分别前往急诊科、内科和影像科进行轮转学习。这不是要让你们变成西医,而是帮助大家了解现代医学的诊断思路和技术手段,从而更好地实现中西医结合。”
孙小军突然举手提问:“主任,我认为中医医生应该专注于提升中医技能。把时间花在学习西医上,会不会本末倒置?”
李主任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如果你接诊一位心悸患者,脉象显示心阳不足,但患者突然出现剧烈胸痛并向左肩放射,你会怎么做?”
孙小军愣了一下:“我会...按胸痹辨证论治,可能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
“但如果这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前兆呢?”李主任严肃地问,“不懂得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检查,不会识别心梗典型症状,可能会延误救治的最佳时机,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教室里一片寂静。
李主任环视四位实习生,语气凝重:“医学的第一原则是‘不伤害’。在现代医疗环境下,中医医生必须掌握足够的西医知识,知道什么情况该坚持中医治疗,什么情况需要立即转诊或寻求西医协助。这是对患者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陈墨深以为然,在笔记本上重重写下“不伤害——医者第一原则”几个字。
李主任继续讲解实习的具体要求:每周需要完成至少10份详细病历书写,参与2次疑难病例讨论,每月完成1篇文献阅读报告...任务量之大,让在场实习生不禁暗暗咂舌。
“我知道这个要求很高,”李主任似乎看透了大家的心思,“但省医院中医科不仅是临床科室,还是全省中医教研基地。我们对实习生的培养标准向来严格,希望你们能够承受住压力,六个月后真正成长为合格的中医医师。”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李主任详细讲解了中西医结合在各类疾病中的应用。从高血压的“肝阳上亢”与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关系,到糖尿病的“消渴”证与现代代谢理论的对应,他引经据典,又结合最新科研进展,展现出了深厚的中西医功底。
陈墨全神贯注地听着,笔几乎没停过。他不仅记录要点,还在旁边空白处画出了自己的思考和联想。当李主任提到“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慢性肝炎的免疫调节机制”时,他甚至快速绘制了一个示意图,标注中药成分与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神医闯关中请大家收藏:(m.20xs.org)神医闯关中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