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众人的目光聚焦到地图上时,刚才的喧闹瞬间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和极度的震惊。
太详细了!详细到令人头皮发麻!
城墙上的每一个垛口、每一个射击孔似乎都标注了出来。城外哪些地方是雷区,哪些地方有铁丝网,哪些地方有外壕,一清二楚。城内,日军指挥部、军营、仓库、主要街道、甚至重要的民居建筑都有标注。而最让人心惊的是那些密密麻麻的防御工事符号——圆形代表碉堡,方形代表炮楼,三角形代表机枪阵地,旁边还用小字标注了编号和预估驻军人数、武器配置。
“我的娘诶……”步兵一连长陈大海咂舌道,“团长,这…这图…您是从鬼子旅团长手里偷来的吧?咋能详细到这个地步?”
“是啊,这比俺们自己修的工事图都细!”警卫连长刘大奎也是一脸难以置信。
宋兴华面色平静,仿佛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多派侦察兵,多发动群众,多用望远镜观察,结合以往缴获的日军地图和文件,综合分析,总是能摸清楚的。情报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细节决定成败。”他轻描淡写地将系统的功劳归结于极致的“人力侦察和分析”,这番说辞,配合地图的震撼效果,极具说服力。
接下来,宋兴华拿起教鞭,开始详细讲解黎城的布防。 “诸位请看,黎城县城,城墙高约八米,厚约五米,砖石结构,较为坚固。四个城门楼均加固为火力点,驻有重机枪。城墙四角各有炮楼一座,配备轻机枪和掷弹筒。” “城外,主要防御方向,东南、正南、西南,布置了三道防线。第一道,外围警戒阵地和雷区,范围大约在距离城墙500-800米处,埋设了大量地雷和绊索照明弹。” “第二道,独立碉堡群和交通壕。距离城墙200-400米,共有大型砖石碉堡12座,每座预计驻军一个分队(班),配备一挺轻机枪,若干步枪手,碉堡之间由交通壕连接,可相互支援。”
“第三道,城墙本身及墙根下的暗堡、机枪巢。特别注意,这里,这里,还有这里,”宋兴华的教鞭点在几个隐蔽的角落,“可能存在侧射火力点,攻击城门时极易被交叉火力覆盖。” “城内,日军主要驻防于城中心的原县衙大院及周边坚固民居,约两个中队部和一个大队部在此。伪军驻守东西两门及城内巡逻。便衣队分散活动。其炮兵阵地设于城隍庙后院,预计有九二式步兵炮或者迫击炮……” 他语速平稳,条理清晰,将黎城守军的虚实娓娓道来,仿佛亲眼所见。各连连长听得聚精会神,不时点头,根据团长的讲解,在心中默默推演着自己的部队该如何进攻。
讲解完敌情,宋兴华开始部署任务: “本次攻打黎城,参战部队如下:”
“步兵三连、四连,担任主攻突击群。” “警卫连,负责保护观摩团部分成员及指挥部安全,并作为预备队。”
“山炮一连(12门105mm九九式山炮)、山炮二连(24门75mm九四式山炮),负责提供直接火力支援,重点摧毁城墙及城外坚固工事。”
“重迫击炮连(12门120mmGrW42),负责打击各个军营、压制城内敌军、覆盖其集结地、破坏其指挥通信。”
“师直属炮营山炮一连(12门75mm九四式山炮)、二连(6门105mm九九式山炮)以及榴弹炮连(4门120mm榴弹炮、4门120mm迫击炮),统一由我指挥,进行炮火准备。”
“扶桑反抗军第一中队,随步兵行动,负责抓捕日军俘虏,补充兵员。”
“以上各部,于明日下午四点,准时于村口打谷场集合,乘车出发!” “其余各部,步兵一、二、五、六连,防空反坦克连,坦克连,守备连等,由副团长赵勇指挥,留守小柳乡根据地,提高警惕,防止敌人趁虚而入!”
命令宣布完毕,参战各连的连长们个个眉飞色舞,摩拳擦掌,仿佛胜利已然在握。而留守的连长们,如陈大海、孙同等人,脸上则难掩失落和羡慕。尤其是听说有那么多火炮参战,这仗简直就是用钢铁砸死鬼子,既能立大功,伤亡又小,谁不想去?但军令如山,根据地的安全同样重要,他们也只能压下心中的渴望,暗自下定决心下次一定要争取到主攻任务。
喜欢亮剑:横扫晋察冀请大家收藏:(m.20xs.org)亮剑:横扫晋察冀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