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辽陵探幽 第一章 北上逢封锁,辽裔引新途
东北的深秋带着刺骨的寒意,枯黄的落叶在风中打着旋,铺满了护宝小队前行的土路。林晚秋裹紧了身上的厚棉袄,怀里的青花龙纹瓷瓶被层层布料包裹,却依旧能感受到那微弱而坚定的蓝光 —— 自敦煌莫高窟出发后,这蓝光就始终指向东北方向,像是在牵引着他们走向辽代皇陵的秘密。
“还有五十里就到‘辽州城’了,过了城再走三天,就能到辽代皇陵所在的‘龙岗山’。” 沈青崖勒住马缰,从背包里掏出地图,指尖在 “辽州城” 的标记上停顿,“不过根据沿途打探到的消息,日军在辽州城设了重兵封锁,盘查所有北上的行人,尤其是携带行李的商队,我们想直接过去恐怕不容易。”
苏墨策马靠近,哈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迅速消散:“辽州城是北上龙岗山的必经之路,绕路的话要多走十天,而且沿途都是荒山野岭,补给困难。我们得想办法混进城里,再找机会出城去龙岗山。”
林晚秋摸了摸怀里的月牙玉,玉佩传来一阵微凉的触感,与瓷瓶的蓝光形成微妙呼应。她想起在敦煌时,月牙玉曾通过温度变化预警危险,此刻的微凉,似乎也在暗示前方的封锁比想象中更严峻。“或许我们可以伪装成走亲访友的百姓?” 她提议道,“我之前学过一些东北方言,周老板和阿贵也能装作随行的家人,应该能蒙混过关。”
众人商议后,决定按此计划行动。他们将洛阳铲、撬棍等探墓工具伪装成农具,藏在马车上的柴火堆里,又换上粗布百姓服饰,朝着辽州城的方向缓缓前行。
临近辽州城时,远远就看到城门口的景象 —— 两排日军士兵端着步枪站在城门两侧,旁边架着两挺重机枪,黑洞洞的枪口对着城外;城门下,几名日军军官正拿着照片,对每一个进城的人逐一比对,偶尔还会伸手翻看行人的行李,稍有可疑就会被士兵押到一旁盘问。
“这架势,比敦煌的封锁还严。” 周老板压低声音,眼神警惕地扫过城门处的日军,“你们看城墙上的告示,日军在悬赏捉拿‘破坏文物的可疑分子’,说不定是在找我们。”
沈青崖点了点头,让众人在城外的树林里暂时隐蔽,自己则带着林晚秋,伪装成一对走亲的年轻夫妻,先去城门探查情况。两人牵着一匹老马,手里提着一小袋糕点,装作局促不安的样子,慢慢走向城门。
“站住!干什么的?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一名日军伍长拦住他们,操着生硬的中文问道,眼神里满是怀疑。
林晚秋立刻露出怯生生的表情,用带着东北口音的话回答:“太君,俺们是从南边来的,去城里俺婆家走亲戚,这是给俺婆婆带的糕点,您行行好,让俺们过去吧。”
日军伍长上下打量着两人,又看了看马车上的柴火堆,突然伸手就要去翻:“这里面装的是什么?打开看看!”
林晚秋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沈青崖却抢先一步,从怀里掏出几块银元,塞到伍长手里,陪着笑脸说:“太君,里面就是些柴火,俺们农村人进城,就靠这点柴火取暖。这点心意您收下,别嫌弃。”
伍长掂了掂手里的银元,脸色缓和了些,又看了看林晚秋怯弱的样子,终于挥了挥手:“行了行了,进去吧!记住,在城里别乱跑,不然抓你们去宪兵队!”
两人松了口气,牵着马慢慢走进城里。辽州城内一片萧条,街道两旁的店铺大多关着门,偶尔有开门的商铺,也只是用木板挡着一半门面,店主们低着头,不敢与街上巡逻的日军对视。
“我们先找家客栈落脚,再想办法联系城外的苏会长他们。” 沈青崖低声对林晚秋说,两人沿着街道往前走,最终在城西北角找到了一家 “平安客栈”,订了两间相邻的房间。
刚安顿好,客栈的店小二就敲门进来,手里端着一壶热茶,眼神却有些闪烁:“二位客人,听你们的口音不像本地人,是来城里走亲戚的?”
沈青崖警惕地看着他:“是啊,怎么了?”
店小二放下茶壶,压低声音说:“最近城里不太平,日军到处抓可疑分子,尤其是北上的人。我看二位不像是普通百姓,要是去龙岗山,可得小心 —— 那里最近来了很多日军,说是要‘考察古遗址’,其实是在找辽代皇陵的宝贝。”
林晚秋心里一动,试探着问:“小哥知道辽代皇陵的事?”
店小二叹了口气,坐在桌边说:“俺祖上是辽代皇室的后裔,听俺爷爷说,龙岗山的辽代皇陵里藏着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金冠’和‘银鞍’,都是国宝级的文物。日军早就盯上了,这半年来一直在龙岗山附近转悠,还抓了不少当地百姓去当苦力。”
“你是辽代后裔?” 沈青崖惊喜地说,“那你知道怎么避开日军,去龙岗山的辽代皇陵吗?我们是来保护皇陵文物的,不想让日军把宝贝抢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玉骨:民国盗墓秘闻请大家收藏:(m.20xs.org)玉骨:民国盗墓秘闻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