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日若得天下,定要吸取历朝教训,开创亘古未有之盛世!柴皓暗自立誓。
随即亲手搀起为首老者,对众人朗声道:诸位请起,这赋税本王收下了。
柴皓既已收取百姓赋税,自当与麾下将士肩负起守护之责。
他将调派兵卒前往各州县,清点税赋,同时驻守当地,操练兵马,护佑乡民,维持治安,审理讼案!
父老们若有冤屈或难处,皆可前往驻地,或亲上梁山寻柴皓相助!
听闻此言,众百姓心中大定。
柴王不仅愿庇护他们,更派兵驻守州县,从此再不必畏惧朝廷!
或者说,不必畏惧那腐朽的大宋旧朝廷!
因柴皓如今所做之事——练兵护民、安定秩序,本就是朝廷之责!
虽未称王,他却已掌控京东数州民心民力,俨然一方新朝气象!
“多谢柴王恩德!”
众父老再三拜谢,随后在朱贵引领下离山。
柴皓亦迅速调遣人马,前往归顺州县,主持驻军、征税及治安事宜。
兵马仅驻于城外村镇,州府县城暂未进驻。
民心既归,那些城池不过孤悬之地,名义上仍属朝廷,实则城外广袤乡土与税赋人口,尽归柴皓所有。
不错,正是以乡野围困城池!
派驻各地的兵马从各军抽调,既可就地练兵就食,减少粮草转运损耗,又能与百姓亲近,巩固军民之情。
日常除操练外,驻军主要维护治安、协理征税。
民事管理则交由柴皓多年培养的文职人才——他们多出自柴氏势力及附庸。
柴氏身为前朝皇族,支脉遍布沧州、河北、京东、江南,族中不仅经营田庄,更涉足商贾,生意通达南北。
麾下不乏经商之才与落第文人。
即便上了梁山,柴皓仍牢牢掌控柴氏商路与人才网络。
如今数州归附,正是历练这些人才的良机。
实际上,柴皓眼下并不依赖这几州税赋。其财源有三:
一是宋江时代梁山积存;
二是对宋作战所获——仅大败刘延庆一役,便缴足二十万大军数月之资。
柴氏家族几代人打下的产业,在柴皓手中已发展成庞大的商业帝国。这些产业表面低调隐蔽,外界鲜少知晓它们皆属柴皓所有。
这座商业帝国每年创造的利润,足以支撑十万大军的军需开支!
当初宋江统领梁山时,柴皓并未动用这笔财富。如今自己执掌梁山,这些资金正好用来养兵。
散尽金银,换得江山!
即便从商业角度考量,这笔交易也绝对划算!
柴皓根本不缺钱财,之所以接受周边数州百姓缴纳的赋税,一是为了赢得民心,二是以这些州县为根基,培养自己的行政人才。
正当柴皓安排好各地人事,准备去李师师房中享受那双玉手按摩时,朱贵又匆匆赶来。这次他还带着一位颈挂官印、温文尔雅的中年男子。
启禀主公,属下刚送走乡亲们,就在水泊边遇见挂着官印的郓城知县时文彬。他说要求见主公,属下便将他带来了!
柴皓闻言剑眉微扬,露出诧异之色。
时文彬,大宋朝廷正经的进士出身,七品知县。他竟会主动上梁山,倒是有趣...
下官时文彬,拜见柴王。
朱贵身后那位儒雅的中年男子恭敬地向柴皓行礼。
时知县乃朝廷命官,怎可向我这个反贼行礼?
柴皓故意露出惊讶之色,实则揣测着时文彬的来意。这位年轻知县不过三十出头,却挂着官印前来,实在令人费解。
时文彬闻言,脸上浮现苦涩笑容。
这位知县心中更是苦不堪言。他寒窗苦读十余载,在人才济济的大宋科举中脱颖而出,不到三十岁便当上七品知县。按常理,本该仕途坦荡,三年任满即可升迁。若不卷入朝堂党争,至少能官至四五品。运气好的话,甚至有望位列六部重臣。
这本是大宋进士标准的晋升之路。可时文彬偏偏时运不济...
他管辖的地方,正是郓城县!
初到郓城任职时,时文彬也曾满怀雄心,立志治理好此地,三年任满后考绩优异,便可升迁。
因此,时文彬上任后,为官清廉,处事公正。心怀仁善,常存怜悯。审理田产纠纷,必先明辨是非;处置争斗,必先分清轻重。
在这 污吏遍地的宋朝,他算得上难得的好官。
然而,谁能料到,这郓城县竟是江湖豪强与绿林好汉的聚集之地!
他倚重的押司宋江,竟是隐藏的江湖魁首!
东溪村的保正晁盖,暗中贩卖私盐,更纠集一伙强人,劫走了梁中书献给蔡太师的生辰纲!
后来晁盖逃上梁山,落草为寇。
石碣村的阮氏兄弟、东溪村的教书先生吴用,皆是晁盖的同伙。
紧接着,宋江也犯下大罪,几经波折后投奔梁山。晁盖死后,宋江的势力甚至超越了他!
就连县衙的都头雷横与朱仝,最终也上了梁山。
宋江成了梁山之主,吴用担任军师,阮氏兄弟统领水军,屡次击败朝廷大军,连高太尉也曾被生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请大家收藏:(m.20xs.org)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