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的枢密使童贯急忙进谏:陛下三思!
柴皓虽狂妄,却如跳梁小丑,朝廷稍有动作便闻风而逃。
此等癣疥之疾,动用五路西军实乃大材小用。
况且与金国的海上之盟已定多年,约定南北夹击辽国。
种师道等西军奉诏东来,本为北伐燕云做准备。
更兼这些年在河北、河东边境囤积的粮饷辎重,皆为北伐而备。
若转道征讨柴皓,这些物资又需调往京东...
路途遥远艰险,这些军需物资尚未运抵前线,途中就会损耗大半,还需额外筹集粮饷补充。若用于北伐,对朝廷而言实在得不偿失。
若能先挥师北上,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完成五代以来诸多 未竟的伟业,陛下的威望必将如日中天。
届时获得燕云这片天然牧场,便可培育大批优良战马,组建起真正所向披靡的铁骑劲旅。
待这支精锐骑兵练成,再调转矛头征讨柴皓。任他腿脚再快,也插翅难逃!
童贯这番陈词恳切,条理分明,听得赵佶长叹一声,打消了先前的念头。
爱卿所言,实乃忠君体国之论。也罢,朕姑且忍耐些时日。待收复燕云后,不仅要剿灭柴皓,连江南的方腊之流也要一并铲除!
赵佶捋着胡须,眼中终于浮现出期待之色。
自后周 柴荣,到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历代君主屡次北伐辽国,皆未能收复燕云。宋太宗雍熙北伐时,更被辽军追得乘驴车仓皇逃窜,五代以来积蓄的中原精锐,就此毁于一旦。
徽宗之父神宗皇帝,曾借王安石变法励精图治,在位期间重创西夏,却始终不敢正视辽国。为激励将士,曾立下誓言:后世收复燕云者,虽异姓亦可封王!
若能收复燕云十六州,赵佶便是五代以来最杰出的君主。届时柴皓造成的颜面损失,根本不值一提。
殿下,童贯见赵佶收回成命,暗自松了口气。他并非真心为国,亦非偏帮柴皓,实有私心考量。
作为宦官出身的将领,童贯怀揣着常人难及的野心。若非如此,大宋监军宦官众多,何以唯独他能官拜枢密使?
他力主先北伐,正是冲着神宗皇帝的遗诏——收复燕云者封王!此次北伐赵佶已钦定由他挂帅,若成功收复燕云,他便是史上首位封王的宦官!
至于梁山柴皓?在童贯眼中不过是个泥沼。胜之无功,败则损威。何况梁山易守难攻,当年宋江据守时尚且难克,如今换了柴皓更无胜算。
不如专心北伐,既掌数十万大军粮饷可中饱私囊,又能立不世之功封王拜爵,岂非两全其美?
就在宋朝朝廷暂缓讨伐柴皓,全力筹备北伐之际......
数日后,柴皓率领轻骑疾驰而归,几乎与先前返回的公孙胜等人同时抵达梁山。
安顿好李师师后,柴皓立即召集众将,在议事堂升帐议事。
拜见主公!
众将齐声行礼,人人面带崇敬,难掩喜色。此次汴梁之行,不仅令梁山威名远扬,更使实力大增。
李俊、童威、童猛等近二十位头领,以及何成所率三千精锐重归梁山。更从朝廷养马场夺得数千匹青唐良驹,使梁山马军战力骤增。
诸位请起。柴皓抬手示意,在众将热切目光中朗声道:此番汴梁之行收获颇丰,我梁山声威更胜往昔。借此良机,当重整军制。
羽林军仍为亲军。另依大周旧制,增设六军:马军分铁骑、龙捷二军;步军设控鹤、虎捷二军;水军立定海、平海二军。每军分左右两厢,共十二厢。
铁骑!龙捷!控鹤!虎捷!定海!平海!
六个崭新的军号在厅中回响。众将神情振奋——这意味着梁山正从草莽山寨向正规大军蜕变。更意味深长的是,其中四个军号正是当年周 亲军旗号。
若他日柴皓君临天下,他们便是新一代天子亲军!
柴皓将水军命名为平海、定海,彰显了他的雄心壮志。
后周时期对水军并不重视,因此没有现成的军号可循,但从此以后,平海、定海军将与控鹤等四军一同,成为柴皓的亲军。
或许,有朝一日,它们会被称作——皇家海军!
因为水军的终极目标,是浩瀚的大海!
众将齐声应道:“谨遵主公之命!”
梁山军制改革与六军军号就此确立。
柴皓继续宣布:“六军各分左右两厢,共十二厢。暂不设军主将,仅设厢主将。军主将之位,日后依战功而定。”
众将纷纷赞同。梁山上人才济济,若直接任命军主将,难免有人不服。以战功论高低,最为公平。
十二个厢主将之位,足以安排马、步、水三军的佼佼者。
“铁骑军左厢主将史文恭,右厢主将林冲;龙捷军左厢主将秦明,右厢主将杨志。此四将统领马军。”
“控鹤军左厢主将王进,右厢主将史进;虎捷军左厢主将鲁智深,右厢主将武松。此四将统领步军。”
“平海军左厢主将阮小二,右厢主将阮小五;定海军左厢主将阮小七,右厢主将李俊,童威、童猛为副将。此六将统领水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请大家收藏:(m.20xs.org)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