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结束后那种虚脱般的无力感,一直持续到林小溪回到自己的工位。周遭同事或明或暗的目光,总监那句意味深长的“机会难得”,以及顾言琛离开时那道冷硬的背影,都像无数细密的针,扎在她敏感的神经上。
她将厚重的会议资料放在桌角,发出一声沉闷的轻响。电脑屏幕因为长时间的静止已经变暗,映出她略显苍白和疲惫的脸。她没有立刻开始工作,只是静静地坐着,试图理清脑海中那团乱麻。
直接汇报。
这三个字像魔咒一样盘旋不去。
这意味着什么?是纯粹基于工作的考量,认可了她的能力?还是他精心设计的第一步,将她置于他的直接管辖之下,方便他……做什么?观察?审视?或者,是一种更隐晦的、基于过去残留情绪的……报复?
她甩了甩头,试图驱散这些阴暗的猜测。也许,真的只是她想多了。在商言商,顾言琛如今是启明星集团A市分公司的总经理,他需要为项目的成功负责,选择最合适的人选直接沟通,提高效率,无可厚非。
可为什么,心口那处早已结痂的旧伤,又开始隐隐作痛,伴随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尖锐的失落?
她想起刚才会议上,他看向她时那完全陌生的、如同评估机器般的眼神,与记忆中图书馆里那个温柔含笑的青年判若两人。时间不仅改变了他们的身份,似乎也将过去那些浓烈的情感,彻底冲刷成了黑白。
“小溪,”同事小杨探过头,压低声音,带着几分好奇和羡慕,“顾总真的指定你直接跟他汇报‘城市焕新’啊?太牛了!这可是天大的机会!”
机会?林小溪嘴角牵起一丝苦涩的弧度。对她而言,这更像是一场不知终点的煎熬。
“压力很大。”她含糊地应了一句,不想多谈,伸手握住了鼠标,晃了晃,让屏幕亮起来。
她需要工作,需要用具体的事务填满大脑,阻止自己继续沉溺于无用的情绪漩涡。
整个下午,她都强迫自己投入到“城市焕新”项目的前期准备中。翻阅之前的调研资料,梳理可能用到的数据源,在笔记本上罗列着需要进一步明确的问题点。她做得异常专注,甚至有些刻意,仿佛只要足够忙碌,就能忽略掉心底那份因某人归来而掀起的惊涛骇浪。
然而,每一次电脑右下角弹出新邮件的提示,她的心脏都会不受控制地漏跳一拍,握着鼠标的手指也会微微收紧。目光迅速扫过发件人栏——不是他,是部门通知,是同事沟通,是垃圾广告……每一次确认不是那个名字后,她都会在松一口气的同时,感到一丝连自己都唾弃的、微妙的失落。
她在期待什么?又在害怕什么?
连她自己都说不清。
这种矛盾的、如同等待另一只靴子落下的焦灼感,一直持续到临近下班时分。
当那个熟悉的、带着公司logo后缀的发件人名字——“顾言琛”——终于出现在收件箱顶部,并且邮件标题清晰地写着“【城市焕新项目】市场前期工作要求”时,林小溪感觉自己的呼吸在那一刻彻底停滞了。
来了。
她盯着那个名字和标题,看了足足有十秒钟。周围的喧嚣仿佛瞬间远去,世界只剩下屏幕上那几行冰冷的宋体字。
他甚至连一个多余的标点符号都没有。
深吸一口气,她点开了邮件。
邮件内容比她想象的更为简洁、条理化。没有称呼,没有寒暄,直接就是编号排列的几点具体要求:
“1. 针对目标客群(25-45岁中高收入家庭),需在一周内完成一份深度需求洞察报告,重点分析其对于‘社区焕新’的核心痛点和付费意愿阈值。要求数据详实,案例支撑有力。
2. 梳理本市过去三年类似规模城市更新项目的成功与失败案例,总结关键影响因素及可借鉴模式。附报告[内部资料库链接]
3. 研究主要竞争对手(名单见附件一)在同类项目上的最新动态与策略,分析其优劣势及对我方项目的潜在影响。
4. 初步构想三种以上具有差异化竞争力的市场切入方案,供后续讨论。
5. 下周一上午9点,我需要看到初步框架思路。”
措辞专业,目标明确,要求具体,甚至贴心地附上了一些参考资料的链接。完全是一封标准的上司对下属的工作指令邮件。
没有一丝一毫多余的温情,也没有刻意刁难的痕迹。甚至连落款,都只有规整的、不带任何手写体温度的“顾言琛”三个字。
林小溪逐字逐句地阅读着,大脑飞快地运转,试图将这些要求消化、分解。心跳渐渐从最初的紊乱恢复到一种因高度专注而带来的平稳频率。
他是在用这种方式告诉她——或者说,提醒他自己——他们之间,现在只有纯粹的工作关系。
也好。
她移动鼠标,光标落在回复框上。手指放在键盘上,停顿了片刻。她应该写什么?像回复其他领导邮件一样,写“收到,谢谢顾总指导,我会尽快完成”?还是更简洁一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再见仍是心上人请大家收藏:(m.20xs.org)再见仍是心上人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