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过程持续的 12 小时里,“龙宫” 基地的能源消耗如同失控的水流。主反应堆是基地的核心能源装置,采用可控核聚变技术,额定功率 200 兆瓦 ——
最初功率表指针停在 80%(即 160 兆瓦),还能支撑全基地运转,可随着信号强度不断提升,指针像灌了铅般缓慢下坠,每小时下降约 3.75 个百分点,
最终死死卡在 35%(70 兆瓦)的位置。与此同时,表盘旁的红色 LED 警示灯开始以 1 次 / 秒的频率 “嘀嘀” 闪烁,刺眼的红光在昏暗的控制室里晃得人睁不开眼;
备用柴油发电机启动时,发出 “轰隆” 一声闷响,机房地面随之产生 5 毫米的轻微震动,原本常亮的绿色指示灯先变成代表 “低功率” 的黄色,半分钟后直接切换成闪烁的红色。
维修组组长老张攥着检测仪冲进控制室,屏幕上 “油压不足” 的警报格外醒目,他抹了把额头的汗喊道:
“最多还能撑 10 小时!现在能源优先供信号发送,再耗下去,连维持人体体温的生命维持系统都得停 ——
到时候基地温度会降到 - 20℃以下,咱们都得冻成硬邦邦的冰棍!”
这话并非夸张,1973 年美国天空实验室曾因能源故障导致温控失效,短短 2 小时内温度就从 25℃降到 12℃,宇航员靠应急睡袋才勉强维持体温。
果然,温控系统率先 “罢工”。指挥中心的温度从适宜的 22℃稳步下降,1 小时内掉了 3℃,最终停在 15℃——
冰冷的风从通风口钻进来,裹着机房特有的机油味,吹在脸上像贴了片刚从冰箱拿出来的冰,皮肤瞬间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有人翻出航天专用的聚酯薄膜应急毯,这种能反射 90% 以上身体热量的银色毯子,裹在身上像一个个圆滚滚的粽子;
23 岁的通信工程师小王是第一次遇到危机,他把带来的 10 片暖宝宝全贴在后背和腰上,可寒气还是顺着衣领、袖口往骨头缝里钻,手指敲键盘时都有些发麻。
但没人敢提 “暂停发送”—— 毕竟比起 “时空涟漪擦除” 的后果,冻感冒已经是 “奢侈的福利”。
基地曾做过 20 次模拟实验,一旦信号发送中断,时空涟漪会在 3 分钟内覆盖整个基地,区域内所有物质的分子键会逐步断裂,
18 次模拟都以 “物体完全分解” 告终,能活着感受寒冷,至少证明 “还在生存的范畴里”。
更让人揪心的,
是三名 “接收者” 的生命体征。
28 岁的路屿情况最危急,她躺在医疗舱内,指尖的血氧夹显示血氧饱和度只有 82%(正常成年人应≥95%),心电图监测仪上的心率曲线越来越平缓,
最低降到了 40 次 / 分(正常范围 60-100 次 / 分),嘴唇从淡粉慢慢变成青紫,连呼吸都变得浅快。医疗组主任陈主任盯着屏幕,声音紧绷:
“推 1mg 肾上腺素!快!”
护士小林迅速抽取药剂,通过静脉留置针推注进去 ——
这是临床急救的标准剂量,通常 30 秒内就能起效,可路屿的体征毫无变化,监护仪的警报声陡然拔高到 2000Hz,尖锐的声音像刀子一样割着每个人的耳朵。
小林急得眼圈通红,眼泪掉在医疗舱的玻璃上 —— 舱内温度 25℃,外面 15℃,温差让玻璃蒙了层薄雾,眼泪划过的地方留下一道清晰的水痕。
就在所有人都快绝望时,放置在控制室中央的多面体突然闪了一下金色光芒,光芒持续 2 秒,覆盖了整个房间,连仪器都短暂黑屏后恢复。
下一秒,路屿的心率曲线骤然上扬,瞬间升到 60 次 / 分,血氧饱和度也慢慢爬回 95%,警报声戛然而止。
小林松了口气,声音都在发抖:“活过来了…… 终于活过来了,再晚一秒,心肌就该缺血坏死了。”
当 “发送完成” 的绿色提示音在指挥中心响起时,多面体的幽蓝色光芒骤然熄灭 ——
那光芒之前亮度达 500cd/m2,像一块燃烧的蓝宝石,熄灭时却快得像被人掐灭的烟头,瞬间降到 10cd/m2 的黯淡状态,连表面原本凸起的银色纹路都变得扁平,
摸上去的温度从 30℃降到 20℃,和普通的岩石没两样;紧接着,路屿、埃利亚斯和拉吉额头上的蓝色烙印也同步变化,之前是直径 1cm 的亮蓝色圆形(RGB 色值 0,191,255),
现在慢慢褪成浅灰色(RGB 色值 211,211,211),像被水洗淡的纹身。
医疗舱的数据显示,三人的心率稳定在 70-80 次 / 分,呼吸频率降到 18 次 / 分左右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纨绔遇清风:衍之与清沅请大家收藏:(m.20xs.org)纨绔遇清风:衍之与清沅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