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拥有 20 年航海经验的老水手,在无线电里向附近 “伊丽莎白号” 货轮发出绝望呼救:“海神发怒了!海水在转着圈吃人!”
这段 1 分 23 秒的录音后来被收录进全球异常事件档案,音频里能清晰听到船员的惊呼声与渔网坠落声。
船员们在甲板上亲眼看见,漩涡将舱内 3.5 吨金枪鱼中未固定的几条卷出,瞬间拧成血肉模糊的鱼泥,鱼血在海面上散开的瞬间,又被漩涡重新卷入中心,
吓得 3 名船员跪在甲板上,手持十字架与渔获祈福,其中一人的安全帽被海风刮落,掉进漩涡后连水花都未溅起便消失了,
众人连渔网都忘了收,直到漩涡缩小到 50 米才敢启动引擎撤离。
而 “自由号” 的 “高光时刻” 还停留在互联网上 ——
这艘科研船的官方推特账号拥有 120 万粉丝,事发前 72 小时发布的 “人类技术巅峰” 直播视频,累计播放量达 4800 万次。
最后一条动态发布于事发前 1 小时:诺奖得主罗伯特?科恩手持香槟,身后是正在启动的 “能量采集器”,配文 “人类将首次驯服深海能量,新纪元从此刻开始”,
评论区除了五万多个赞,还有 M 国能源部长的留言 “为人类勇气喝彩”。可如今,这些内容全成了笑话,事发后 3 小时,该账号被 M 国国家海洋局紧急注销,
所有历史动态清空,仅留下 “账号已停用” 的灰色提示,连网友截图保存的内容,都在当晚出现了像素级的莫名损坏。
“蛮干就是往枪口上撞。
”“守护者” 计划联合指挥中心首席科学家陆衍之,盯着监测报告上 “能量阈值突破安全红线 37%” 的红色字样,眼神冷得像基地 - 80℃冷冻库的内壁。
他口中的 “守护者”,是 17 国科学家耗时 12 年研发的跨星球应急避险系统,核心机制是通过量子纠缠建立时空通道,而 M 国为抢占 “首通权”,
擅自将系统安全系数从 1.8 下调至 0.9,“他们以为‘守护者’是自动贩卖机,投币就能出船票?现在好了,不仅没拿到票,还把机器砸出了个窟窿 ——
系统后台显示,能量乱流已导致 3 个时空节点受损,连我们原定的校准计划都得推迟,所有人都得跟着担风险。”
旁边的监测中心主任老张,正用沾着咖啡渍的防滑手套擦眼镜,镜片上的污渍越擦越花,连屏幕上跳动的倒计时数字都看得模糊:
“至少给我们趟了雷 —— 下次再有人问‘强行连接会不会死’,我们可以说‘看 M 国的例子,死得还挺有创意,连骨灰都没剩下’。”
他手指点向屏幕角落,那里显示着 “自由号” 船员的生命信号监测记录:事发后 12 秒,所有 28 个生命信号同时消失,无任何求救信号传出。
时间像被人按下了快进键,指挥中心中央 12 米 ×5 米的巨型 LED 倒计时屏上,红色荧光数字很快跳到了 47 小时 53 分,每跳动一次都伴随 0.5 秒的蜂鸣提示,
屏幕右下角的全球异常事件计数器,正以每分钟 1 次的频率更新 ——
过去 24 小时内,已发生 17 起三级以上异常事件,比前一周的总和多 12 起。这些异常并非攻击性破坏,更像是 “归乡协议” 的热身运动 ——
这个 3 年前被解码的未知宇宙信号,被科学家判断为高维文明的 “清理程序”,每次异常都是程序启动前的能量校准。
澳大利亚大堡礁附近,10 平方公里的珊瑚在 10 分钟内从彩色变为白色;南极科考站记录到冰层下传来低频振动,
频率与 “归乡协议” 能量特征匹配度达 92%;每一次异常都在提醒人类:倒计时还在走,别以为能躲过去。
东京塔的异常,
是当天最令人匪夷所思的一起。
下午 3 点 15 分,这座高 332.6 米的东京地标,影子突然折了个 90 度角 ——
日本气象厅数据显示,当时东京太阳高度角为 45°,按光学原理,影子应长约 465 米(塔高的 1.4 倍),且朝西延伸;
可实际情况是,原本朝西的影子,硬生生朝北切过去,长度仅 120 米,边缘误差不超过 2 厘米,像用激光切割过一般,连影子里的地砖纹路都保持着笔直。
更诡异的是,塔身上的太阳能板监测数据显示,阳光照射角度稳定在西偏南 15°,光斑正以每分钟 3 厘米的速度朝西移动,完全符合地球自转规律,与朝北的影子形成刺眼反差。
当时,塔下芝公园内有 200 余名游客与上班族,其中包括 12 名大阪中学生旅行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纨绔遇清风:衍之与清沅请大家收藏:(m.20xs.org)纨绔遇清风:衍之与清沅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