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新生代》第一期节目播出后,引发的社会反响远超预期。主流媒体纷纷发文,赞誉“星阁”及其《薪火》舞台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优秀范本”。网络上的讨论更是热度不减,#沈清悦 薪火#、#星阁文化#等话题在热搜榜上盘踞数日。
“星阁”总部仿佛成了一个新兴的文化地标,前来寻求合作的品牌、希望采访的媒体、以及慕名而来的文化爱好者络绎不绝。林薇不得不增派了前台接待和安保人员,以维持正常的办公秩序。
沈清悦的生活节奏变得更加紧凑。白天,她要参与“星阁”的各项核心决策会议,审阅“清芷阁”的新品设计,指导“星火”成员的专项提升计划;晚上,还要准备接下来的节目录制,以及应对各种无法推脱的高端社交邀约。
此刻,她正在办公室里,与林薇以及新加入的、由陆景珩引荐的战略顾问徐先生,商讨“星阁”下一阶段的品牌深化战略。
“目前我们的声望达到了一个高点,”徐顾问推了推金丝眼镜,冷静分析道,“但热度总会过去。我们需要将这次节目带来的品牌效应,转化为持续的生产力和更深的护城河。我建议,立即启动‘星阁智库’计划,聘请各非遗领域的顶尖大师作为顾问,同时设立‘星火奖学金’,资助有潜力的年轻传承人。”
沈清悦表示赞同:“可以。我们需要构建一个从挖掘、培养、孵化到商业化的完整生态链。薇姐,这件事由你牵头,徐顾问协助,尽快拿出具体方案。”
林薇刚记下要点,沈清悦放在桌面上的私人手机屏幕亮了起来,发出嗡嗡的震动声。那是一个没有储存姓名、却依稀有些熟悉的号码。
沈清悦的目光扫过号码,原本流畅的思绪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这个号码,属于一个她几乎已经快要遗忘在记忆角落里的人——苏晓。
她们曾经是无话不谈的大学闺蜜,一起挤在出租屋里吃泡面,一起畅想未来,分享着青春里所有的秘密和憧憬。然而,随着沈清悦前世被顾辰风陷害、跌入谷底,苏晓的态度就变得微妙而疏远,从最初的安慰,到后来的回避,直至最终彻底断了联系。在她最需要朋友的时候,苏晓选择了明哲保身,悄然退出了她的生活。
重生归来,沈清悦专注于自己的涅盘之路,早已将这段褪色的友谊放下。此刻这通突如其来的电话,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一丝带着陈腐气息的涟漪。
林薇也看到了那个号码,她显然也记得,眉头微蹙,低声道:“她?怎么会现在找你?”
沈清悦对林薇和徐顾问做了个“稍等”的手势,拿起手机,按下了接听键,语气平静无波:“喂,你好。”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带着几分惊喜、又似乎有些怯生生的熟悉女声:“清悦?真的是你吗?我……我是苏晓呀!太好了,你的号码没换!”
“苏晓,好久不见。”沈清悦的声音依旧平稳,听不出喜怒。
“是啊,真的好久了……”苏晓的语气带着夸张的感慨,仿佛她们只是昨天才分别,“我看了《国家宝藏》!天哪,清悦,你太棒了!在台上那个气场,那个风范!我和我朋友们都看哭了,真的!我特别骄傲地跟她们说,看!那是我最好的闺蜜!”
“谢谢。”沈清悦淡淡回应,没有接“最好闺蜜”的话茬。
苏晓似乎毫不在意沈清悦的冷淡,自顾自地继续说着,语速快而热情:“清悦,你现在真是太厉害了!‘星阁’也办得风生水起!我身边好多人都在讨论你们呢!说你是内娱……不,是整个文化圈的一股清流,真正的实力派!”
她滔滔不绝地说了近两分钟,全是溢美之词,仿佛沈清悦是她毕生的偶像。沈清悦只是偶尔“嗯”一声,并不打断,耐心地听着,眼神却越来越冷静。
终于,苏晓的话锋看似不经意地一转:“……不过啊,清悦,说真的,看到你现在这么成功,站在那么高的地方,我这心里,除了替你高兴,多少也有点……担心你呢。”
来了。沈清悦心中暗道,面上不动声色:“担心什么?”
“哎呀,就是……你看啊,你现在名气这么大,盯着你的人肯定也多。”苏晓压低了声音,仿佛在分享什么秘密,“这圈子多复杂啊,人心隔肚皮。你那个‘星阁’,一下子招了那么多人,知根知底的能有几个?万一有人心思不纯,借着你的平台做点什么事,或者泄露点核心的东西,那不是给你惹麻烦吗?”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还有啊,我听说……只是听说啊,好像有些资方,觉得你现在的路线有点……嗯……太‘阳春白雪’了,担心商业回报率。清悦,咱们是老朋友,我才跟你说这些。有时候,适当接点地气,会不会更好?毕竟,那么大的团队要养活呢。”
话语听起来充满了关切,像一个真心为你着想的老友的逆耳忠言。但沈清悦却敏锐地捕捉到了其中的关键信息:她在打探“星阁”的内部团队情况,并且试图影响“星阁”的战略方向,暗示其向更“商业化”(或者说更肤浅化)的方向转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涅盘资本路请大家收藏:(m.20xs.org)涅盘资本路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