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月11日的纽约,天空是熟悉的铅灰色,寒风像裹着小刀的碎冰,抽打着行人的脸颊。汪言裹紧那件深灰色羽绒服,快步穿行在曼哈顿下城金融区冰冷的水泥森林里。
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投下巨大的阴影,西装革履的人群步履匆匆,空气中弥漫着金钱、咖啡因和一种无形的巨大压力。
他的目的地并非任何一家券商营业部,而是中央车站附近一个不起眼的公用电话亭。 Shadow Exchange上十天疯狂的敛财行动已然结束,
$85,000+的巨额资金已通过复杂的离岸路径,悄无声息地汇入了他以匿名离岸实体名义开设的几个隐蔽 brokerage 账户之一。整个过程如同在数字钢丝上跳舞,耗费了他巨大的心力,但最终确保了资金源的相对安全与隐秘。
现在,他需要执行计划的下半场:利用这笔资金,杠杆做空戴尔(DELL),在即将到来的暴跌中攫取真正的、足以改变局面的巨额利润。
公用电话亭隔绝了外面的喧嚣和寒冷。汪言投入硬币,拨通了一个境外号码。经过层层语音提示和加密验证,他连通了其 brokerage 账户的远程交易系统。
脑中闪过戴尔公司(DELL)的实时股价:$20.25美元,像一条昏昏欲睡的蛇,在狭窄的区间内蠕动。平静之下,是汪言清晰知晓的、即将爆发的惊涛骇浪。戴尔供应链的问题已经捂不住了,那个导致股价单日暴跌近30%的“重磅消息”,就在不久之后。
他深吸一口气,冰冷的空气混合着电话亭陈旧的金属和塑料气味。手指在按键上快速而稳定地输入指令:建立空头头寸。
动用高倍杠杆。他精确计算着保证金比例和风险敞口,将资金的效用压榨到极致。每一次确认提示音,都像是扣动扳机前的轻响。巨额的数字在他的指令下,化作一枚枚做空的筹码,悄然布局于市场深处,静待那场预知中的雪崩。
整个过程冷静、高效、没有一丝犹豫。做完这一切,他挂断电话,走出电话亭。寒风立刻包裹了他,但他仿佛感觉不到冷。计划的齿轮已经严密咬合,只待时间推动。
他现在需要做的,是等待。以及,为《鬼影实录》的拍摄做最后的准备。
回到艾姆赫斯特83-20号,地下室走廊里依旧弥漫着科林斯家特有的油腻气味。就在他掏出钥匙准备开门时,目光习惯性地扫过门缝下方——
那里,他出门前用透明胶带极其小心地粘了一根比头发丝略粗的深灰色尼龙线,线的一端固定在门框上,另一端垂落地面约一毫米,紧贴着门板底部。这是一个简单到简陋的警报装置。
此刻,那根深灰色的尼龙线,不见了。门缝下方的水泥地上,只有一小段被撕扯下来、带着胶痕的透明胶带碎片。
汪言的心脏猛地一沉!血液瞬间冲向四肢百骸,又在下一秒冻结成冰。有人进来过!而且不是风!风不可能精准地只撕掉固定线的那点胶带!
他强迫自己保持呼吸平稳,没有立刻开门。侧耳倾听,楼上玛莎摔打锅铲的声音和罗伯特的咒骂依旧,走廊里一片死寂。他缓缓蹲下身,装作系鞋带,目光如同探照灯般扫视着门锁和周围地面。
门锁完好,没有明显撬痕。但门把手下方,靠近钥匙孔边缘的金属面上,有一个极其细微的、新鲜的圆形凹痕,像是被什么坚硬的小工具用力顶压过留下的痕迹。手法很糙,但对付这种老旧的弹簧锁芯,足够了。
再看地面,靠近门缝处的水泥地上,有几粒非常细小的、新鲜的灰白色墙皮碎屑。这不对劲。他房间里面墙皮剥落严重,但走廊这面墙还算完好。
这些碎屑......更像是有人穿着沾了外面泥雪的鞋子,在开门后,鞋底蹭到门内墙边掉落的墙皮,然后退出来时带到了走廊地上!
冷汗瞬间浸透了汪言的内衣。他轻轻转动钥匙,没有发出一点声音。推开一条缝,没有立刻进入,而是快速扫视房间内部。
乍一看,似乎没什么变化。行军床上的毯子还是他出门前随手掀开的样子。桌子上的ThinkPad合着盖子,绿色台灯也关着。但汪言的目光如同最精密的雷达,瞬间捕捉到了异常:
桌角位置偏移:那张摇晃的木桌,左下角的桌腿和他出门前用铅笔在地面做的微小标记,错开了大约半厘米!桌子被移动过!
桌子中间那个带锁的抽屉,底部缝隙里卡着一小片极薄的、新鲜的木屑,像是被强行撬动时从抽屉边缘刮下来的!虽然他离开时锁好了抽屉,但显然有人试图撬开它!
行军床下,他存放备用电池和空白磁带的那个纸箱,边缘露出的胶带颜色......和他封箱时用的透明胶带不一样!变成了半透明的米黄色!有人动过箱子,重新封箱时用了不同的胶带!
靠近天花板的那扇小气窗玻璃上,他出门前用手指在灰尘上画的一个极其隐蔽的标记,被抹掉了一小半!有人试图通过气窗观察过里面?或者只是碰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光影年华,我与天仙请大家收藏:(m.20xs.org)光影年华,我与天仙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