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里,之前那种打了胜仗的火热气氛,像是被一个无形的黑洞吸走,荡然无存。
李瑞、苏晓、马叔,三人的目光都汇聚在白板上那两个刚劲有力的字上——生态。
这两个字下面,是林舟随手画出的、一片布满裂痕与枯萎根系的土地。画面粗糙,却透着一股令人心悸的真实。
“碧水蓝天”工程指挥室里,第一次陷入了如此漫长的沉默。窗外夜色深沉,城市的霓虹灯光透过玻璃,在巨大的电子地图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那些闪烁的数据流,此刻看起来竟有些虚幻。
“人才生态……”李瑞率先打破了寂静,他烦躁地抓了抓自己本就凌乱的头发,声音里满是想不通的困惑,“这词儿太玄乎了,老大。说白了不就是钱没给到位吗?我开了三倍薪水,还不够?难道要我给五倍?”
他是个典型的技术型干部,习惯了用量化的指标去解决问题。在他看来,一切不以高薪为目的的跳槽,都是在耍流氓。可现实却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
“小李,这次你怕是想左了。”马叔从口袋里摸出一包皱巴巴的烟,抽出一根夹在指间,却没点燃,只是习惯性地摩挲着。他浑浊的眼睛里映着白板上的图案,叹了口气。
“我那个小老乡,在鹏城开公司,一年流水好几个亿。他说他不是怕回家乡赚不到钱,是怕回家乡赚了钱之后,守不住钱,也守不住那份安生。人情、关系、酒局……他说那些东西像藤蔓,不知不-觉就把你缠死了,等你发现的时候,已经动弹不得。”
苏晓扶了扶鼻梁上的金丝眼镜,镜片反射着屏幕的冷光,让她整个人看起来像一台正在高速运转的精密仪器。
“马叔说的是现象,本质是制度成本和交易成本过高。在我们省,一个企业主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去处理非市场因素,这在经济学上被称为‘制度性内耗’。对于那些习惯了规则清晰、契约至上环境的高端人才而言,这种不确定性本身,就是最大的风险。”
三个人,从技术、人情、制度三个角度,剖析着同一个问题,但都像是隔着一层毛玻璃,看得见轮廓,却摸不着核心。
林舟一直没有说话,他只是静静地听着。等他们都说完,他才转过身,拿起一支黑色的记号笔。
“你们说的都对,但都只看到了冰山的一角。”
他没有直接反驳,而是用一种近乎陈述的语气开口。“钱很重要,但对于那些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才来说,当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金钱的边际效应是递减的。他们更看重的是另外三样东西:成就感、安全感和归属感。”
林舟的目光扫过三人,平静地继续道:“我做了一个简单的模型推演,或者说,是几个典型案例的深度剖析。”
他说话的同时,手中的笔在白板上移动,画出了三个简单的方框。
“案例一,一个年轻的AI博士,我们叫他A博士。他带着一项国内领先的图像识别技术回到家乡的江北大学。他的科研经费申请报告,被一位资深的老教授以‘不符合传统规范’为由,驳回了三次。”
李瑞听到这里,眉头皱了起来,似乎想起了什么。
“最后,A博士的项目,被那位老教授的弟子,以‘优化改良’的名义包装了一下,成功申请到了经费,还拿了奖。半年后,A博士心灰意冷,远走南方一所私立大学,一年后,他的成果被一家国际巨头以天价收购。而我们省里,那个‘优化改良’的项目,至今还在实验室里躺着。”
林舟在第一个方框下,写下两个词:论资排辈,劣币驱逐良币。
办公室里的空气又凝重了一分。
“案例二,一个在硅谷打拼多年的软件架构师,我们称他为B先生。他响应号召,带着团队和资金回乡创业,开发一款企业级SaaS软件。产品研发很顺利,但就在上线前夕,消防、税务、工商……各路神仙轮番登门‘指导工作’。”
马叔的嘴角撇了撇,露出一个“果然如此”的表情。
“B先生焦头烂额,后来才从一个朋友那里得知,是某个部门领导的亲戚也看上了这块蛋糕,想让他‘主动’出让一部分股权。B先生拒绝了。结果,他的产品因为各种‘莫须有’的原因,被拖延了整整八个月才得以上线。八个月,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行业,市场早就被抢光了。”
林舟在第二个方框下,写下:规则模糊,权力寻租。
李瑞的拳头不自觉地攥紧了,牙关咬得咯咯作响。这种故事,他听过不止一个版本。
“案例三,一位技术精湛的外科医生,C医生。他是省人民医院心外科的一把刀。在一次全院大会上,他对院领导决定斥巨资引进一台昂贵但华而不实的医疗设备提出了异议,认为同样的钱,不如用来给一线医护人员涨点工资,或者多培养几个年轻医生。”
苏晓的眼神微微一动,她似乎预感到了结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官场推演:我设计的未来震惊全球请大家收藏:(m.20xs.org)官场推演:我设计的未来震惊全球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