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天晨光刚漫过宫墙的飞檐,韩、魏两国使者已并肩立在咸阳宫门外,每个人的脸上都凝着化不开的凝重。
从函谷关放行至今,不过三日,他们几乎是昼夜兼程赶至咸阳,原想趁着秦国内部未稳,探探这位三岁新王的虚实,可细作传回一路见闻,却让他们的心一点点沉了下去。
刚入秦境时还好,沿途百姓提起“新王夺权”,还多有私下嘀咕:“三岁小儿掌国,秦国怕是要完”、“前王怎么就甘心让权了”之类的话语。细作散布的“妖童乱政”流言,在乡野间颇有市场。
那时使者们还暗喜,觉得秦国内部果然如预期般动荡,只要稍加挑拨,或许就能搅出乱子。
可走到半路,风向逐渐转变,不仅百姓们逐渐信任了秦国的新王,地方豪族们更是个个安分守己,甚至不少已在府门前挂着“遵新王令”的木牌,连半个“勤王”的字眼都不敢提,秦国局势已逐渐稳定。
等抵达咸阳城外,收到咸阳细作的密报后,使者们更是心头巨震,惊颤不已。
在咸阳的细作传来的密报详细说明了如今咸阳的情况。
安禄山的十八万玄甲军,士兵训练有素,盔甲坚固精良,兵器锋利,战力可比秦国昔日举国之兵。
张角麾下有四十万兵马,还有八十八万随从人员,纪律严明。
还有拔都汗,有足足十五万草原骑兵,这些不仅全部着甲,更是个个虎背熊腰,煞气凛然。仅远远望去,那股子彪悍之气,就远非林胡、匈奴的骑兵可比。
再加上秦国旧部十三万精锐,算下来咸阳附近的能战之兵就足有八十六万,随从作战人员八十八万,而百姓仅有五十余万。
另外秦国还有不下六十万的地方兵马,这样的兵力,早已不是“强大”二字能形容。
整个咸阳及附近,更是已俨如一台正在运转的战争机器,威慑得人简直要喘不过气来。
使者们也终于明白,秦国内部为何能如此快速的稳定下来了。嬴政的配合是一方面,赢天烬强大的军事实力更是关键。
秦国本就确定,如今的秦战力更是翻了一倍不止,再加上耕种机器和高产粮食,只怕秦国很快就会对韩魏再起兵戈了!
这让两国使者的心也都沉到了谷底,心中也更加焦急起来。
在两个使者焦急的等待中,时至午时,宫内终于传来脚步声。
一个身穿青色宫服的太监踩着小碎步走出,尖细却带着威压的声音划破寂静:“宣——韩国使者、魏国使者,入宫觐见!”
听到“觐见”二字,两国使者同时深吸一口气。
韩国使者衣服下摆,魏国使者摸了摸头上的冠冕,确认仪表无误后,才跟着太监的脚步,小心翼翼地踏入咸阳宫。
可刚迈过宫门,两人的表情就更凝重了,宫门内的甬道两侧,密密麻麻站满了身穿玄甲的士兵,这些玄甲兵各个身材高大,手持长戟,刃尖泛着冷光。
每个士兵的眼神都像淬了冰,扫过使者时带着毫不掩饰的敌意,那股子从战场带回来的杀气和煞气,更是让使者们都下意识屏住了呼吸。
继续往里走,沿途的通道更是两步一岗,三步一哨。士兵们肩背挺直如松,手中长戟的尖刃反射着日光,晃得人眼晕。
弥漫的杀伐煞气如寒冬的冷风般,激得两国使者们不敢有丝毫放松。
等走到章台宫前的校场,两国使者的腿肚子都开始发颤,校场上站满了队列整齐的士兵,透着浓浓的肃杀。士兵们昂首挺胸,手中的兵器林立,那股子从尸山血海里泡出来的煞气,像冷风似的往骨头缝里钻,让见惯了朝堂争斗的使者们,都觉得呼吸不畅。
‘这哪里是觐见啊!分明是进了军阵啊……’
两国使者心中都不由慌乱起来。这章台宫分明是一座张开了獠牙的牢笼,等着他们往里钻,这次出使秦国怕是难以应对了。
太监似乎没察觉两人的窘迫,依旧快步往前走,到了章台宫的台阶前停下脚步,转身面向两国使者,声音平淡无波:“两位正副使请随咱家来,大王已在章台宫内等候。其余人等,还请再外等候。”
两国正副使紧跟着太监的脚步踏上台阶,进入章台宫,霎时间无数目光便凝视了过来,犹如一双双择人而噬的虎目,让两国正副使者四人都不由脚下一软,险些摔倒。
“韩国使者、魏国使者,觐见大王!” 太监的唱喏声响起,使者们却僵在原地,脚像灌了铅似的挪不动。
这儿哪有朝堂的样子,分明是龙潭虎穴。稍有不慎,怕是连咸阳宫的门都出不去。
韩国使者暗自咽了口唾沫,强装镇定地躬身:“韩国使臣,拜见秦王,祝大王……”
话没说完,左侧的安禄山立即大喝:“既见我王,为何不跪!”
一声冷呵,当即吓得两国使者噗通跪地,匍匐作礼,模样卑微。
两国使者心里都清楚,刀光剑影都摆在明面上,容不得他们半点侥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秦:系统给的奖励太夸张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大秦:系统给的奖励太夸张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