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六年(4070年)癸卯朔(三月初一),发生日食。中都城隍神的神主牌位制作完成,太祖派遣兵部尚书乐韶凤携带香烛和丝帛前往中都奉安神主,定于本月十五日举行仪式。祭祀使用牛、羊、猪各一头。同时命令临濠行大都督府及各军民衙门的官员,从初六日开始斋戒,到祭祀日陪同祭祀。
太祖御撰祝文道:“古今拥有国家的人,都隆重举行四时祭祀,以供奉天地神灵。因此凡建祠庙祭祀,是为了敬奉有功于民的神明。朕如今新创国家,在长江以南建都设府,然而距离中原较远,控制实有困难,于是选择淮水以南作为中都。如今城池已建成,城隍祠虽已完备,但神明尚未正式受封,庙宇也未举行祭祀。今派遣官员恭敬奉迎神主,安放于庙庭,使神明有所依托,百姓有所瞻仰供奉,请神明享用祭品。”
太祖对宋濂说:“朕设立城隍神,是让人知道敬畏。人有所畏惧,就不敢胡作非为。朕则上敬畏天,下敬畏地,中间敬畏百姓,从早到晚,常怀戒惧,自我约束。君主,奉天为父,尊地为母,而为百姓父母。如果所作所为不合天地之道,就是违背父母之心,不能使百姓安居于天下,便是失却民心。如此,怎能不敬畏!”宋濂叩首道:“愿陛下始终持守此心,实乃天下之幸。”
侍御史商暠招集王保保在河南的旧部,共招得元朝参政、副枢等官员五百八十余人,军士一千六百六十余人,送至京城。从中挑选健壮勇猛者担任御前先锋。
四川盗贼编张复聚众占据筠连州滕大寨,指挥袁洪率兵讨伐,编张逃走。袁洪追至小芒部未果,转而攻取花寨,招降蛮族首领阿普等人。此后编张等人不敢再出,其山寨悉数平定。
命河南卫都指挥郭英招集元朝旧将士七百余人,分派补充侍卫队伍。
《昭鉴录》编纂完成。此前,太祖命礼部尚书陶凯、主事张筹等人采辑汉唐以来藩王善恶事迹,编撰成书以为劝诫。后因陶凯外调行省,编纂未完成。于是召秦王傅文原吉、翰林院编修王僎、国子博士李叔允、助教朱复、秦府录事蒋子杰等人续修。书成后缮写为二卷,太子赞善大夫宋濂作序进呈,太祖赐名《昭鉴录》,颁赐诸王。太祖对文原吉等人说:“朕对诸子,常深切告诫:一举一动要戒轻率,一言一笑要斥虚妄,一饮一食要教节制,一穿一用要教俭朴。担心他们不知百姓饥寒,曾让他们稍尝饥寒;担心他们不知百姓辛劳,曾让他们稍服劳役。但人情易流于放纵,故令卿等编纂此书,务必时时进讲,使其知所警戒。然而像赵伯鲁丢失简册、汉代淮南王广招门客那样过犹不及之事,皆非朕所期望。”
甲辰(三月初二):礼官进呈所制定的礼仪。太祖对尚书牛谅说:“礼,是国家的规范,人道的纲纪,朝廷应视为首要之务,不可一日缺失。自元朝废弃礼教,因循百年,致使中原礼制几乎尽失。朕即位以来,夙夜不忘,思虑如何振兴,以涤除污浊陋习。故曾命你礼部制定礼仪。如今虽已完成,还应再与诸儒详细参酌考订,依据先王典章,恢复中原旧制,务求合乎人情,永为定式,方能合朕心意。”
乙巳(三月初三):设立给事中十二人,官秩正七品。负责审阅各衙门奏本及记录圣旨等事,分设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每科二人。凡中书省、大都督府及各衙门奏事,给事中各依职掌,在殿庭左右执笔记录,在奏本后批注圣旨可否,并在文簿内注明“某日给事中某钦记相同”,以防阻塞欺瞒之弊。遇有特旨,均抄录交付外廷施行。铸给事中印一枚,由年长者一人掌管。设置三种《钦录簿》:中书省一本,记录文职官员事宜;大都督府一本,记录武职官员事宜;御史台一本,由监察御史记录。奏本需用厚白纸楷书誊写,纸后注明纸张数、字数、起止字,背面写明承办吏员及书写人姓名。呈送皇太子、亲王则称“启本”,格式相同,仅改“奏”为“启”。若系边报及钱粮机密重事,无需等待朝会合奏者,可报知给事中即时引奏。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各置铜柜,所录圣旨文簿均收藏其中,以备查考。
武德卫发生火灾,赈济受灾军士一千一百余人、寡妇一百八十余人,每人给米一石。
丙午(三月初四):升任起居注??博、秦王府纪善答禄与权、国子学正郑思先三人为监察御史。
戊申(三月初六):太祖在教场检阅军队后,对诸将臣说:“养兵是为了保卫百姓,劳役百姓是为了供养军队。兵民相互依存,彼此有利。如今你们无耕种之劳而食饱,无纺织之苦而衣足,皆取自于民。对比百姓勤苦却常衣食不足,若有无知之徒,不知守卫之道,反生欺凌虐待之心以害民,使民受害而困顿,这是自毁衣食根本,极为不仁!你们勤劳建功,皆已显贵,应戒除放纵之心,体察朕体恤下民之意。况且贵时能念贱时,富时能思贫时,才是善处富贵之道。能与众人同忧共乐,才是善体众情。不违逆百姓的愿望,方能合乎上天之心。合乎上天之心,方能长久享有富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白话明太祖实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白话明太祖实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