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年(4067年)秋季七月初一(丁亥日),继续编修的《元史》完成,共有五十三卷,包括十纪、五志、二表、三十六列传,凡是之前编修的《元史》中没有的内容,全部进行了补充完善,总计二百一十二卷。
翰林院学士宋濂率领各位儒臣将书献上。
皇帝下令将其刊印发行,赐给每位参与编修的人二十两白金、二匹文绮帛,任命儒士张宣等人为官员。
只有赵埙、朱右、朱廉请求辞官回乡,皇帝批准了。
这一天,刮起了大风。
戊子日,皇帝对皇太子说:“天子的儿子与公卿、士、庶人的儿子是不同的。公卿、士大夫和平民百姓的儿子,关系到一个家族的盛衰;天子的儿子,关系到天下的安危。你承担着太子的重任,即将有治理天下的责任。三公九卿、士大夫和平民百姓如果不能修养自身品德、治理好家庭,失败也只是局限于自身和家庭。如果天子不能端正自身、修养品德,他的失败哪里只是他一个人、一个家族(失败)的情形可比,(如果这样)将会使得宗庙社稷(都)不能保全,天下的百姓都会遭受他带来的祸殃,(这种情况)能不害怕吗!能不引以为戒吗?
礼部尚书崔亮上奏制定皇太子以下及群臣赐坐时使用坐墩的制度,参考宋代的典制,各自划分等级。它的规制是,皇太子的冕服以青色为底色,绣上蟠螭、云花作为装饰,亲王的冕服也是这样。宰相及一品官员用红色为底色,装饰只有云花。二品以下官员,使用的蒲墩没有装饰。凡是举行大朝会举行宴会,文官三品以上、武官四品以上可以上殿的人,都赐予坐墩。皇帝退朝闲居以及出行所到之处,对于中书省、大都督府官品在二品以上、御史台官品在三品以上以及功勋旧臣、文学之官等赐予座位的,还会加赐绒罽绣褥,让他们按照规定的样式制作。
辛卯日,下令编制直隶应天等十八个府州,以及江西九江、饶州、南康三府的均工夫图册,每年农闲的时候,那里的农民要到京城服劳役,每年以三十天为限,然后遣返回家。田地多而成年男子少,用佃农充当劳役人员,那些有田的人家出一石米,作为(劳役人员的)费用;不是佃农而是按照田亩数出劳役人员的,其费用则是每一亩田出二升五合米,一百亩田出二石五斗米。
皇帝诏令中书省,将开平王常遇春的正常俸禄以及额外供给的一千六百石粮食,全部赏赐给他。
诏令修建各王府,工部尚书张允进言说:‘各王府的宫城,应当各自按照各藩王的封国选择合适的地点。’请求建造秦王府,用陕西行省台衙署旧址;晋王府,用太原新城;燕王府,用元朝旧内殿;楚王府,用武昌灵竹寺基址;齐王府,用青州益都县衙署;潭王府,用潭州玄妙观基址;靖江王府,用独秀峰前。皇上批准了他的奏请,命令在明年依次营建。
把古北口山外的云州、兴州隶属于北平府。
壬辰日,设置水军等二十四个卫所,每个卫所配置五十艘船,三百五十名军士负责修缮整治船只,遇到征调的时候,就增加兵员来操练这些船只。
皇帝下诏在午门外选择空地建立亭子并竖立石碑,刻上国家政事中能够成为固定范式的内容,以及所有良好的政令,把它们写下来作为准则。
乙未日,礼部尚书崔亮上奏说:‘每月初一、十五祭祀军旗,礼仪繁琐而且轻慢不庄重,这不是用来表示诚恳敬意的做法。’请求只在祭祀的月份,在旗纛庙祭祀。听从了他。
翰林学士宋濂、待制王祎因为上朝迟到,被贬为编修。
宝源局发生火灾。
丙申日。任命太常卿魏观为翰林侍读学士,唐肃为翰林应奉。
任命应天府同知兰以权为知府。
原先的元朝参政脱火赤等人从忙忽滩前来归降,皇帝下诏书赏赐给(他们)帽子和衣服。设置忙忽军民千户所,隶属于绥德卫,任命脱火赤为副千户,仍然赏赐给他袭衣、靴袜、银碗等物品,赏赐给他的随从人员的衣服则各有等差。
皇帝下诏确定各行省、行都督府官员与按察司官员会面时的位次。凡是各道按察司的官员与行省及行都督府的官员一同集会时,按察使、副使、佥事都坐在参政、佥都督的下席,在省郎中、府经历的上席;按察司经历坐在省员外郎的下席,在府都事的上席,按察司知事坐在省府都事的下席。各卫指挥司的官员与按察司的官员、各府州的官员都按照品级顺序(行事)。
丁酉日,皇帝在太庙举行祭祀。任命礼部主事黄肃担任礼部侍郎。
御史台上奏说:明州府亏空盐总计五千四百引,应该让官吏赔偿这些亏空。皇帝说:‘他们固然有罪,然而一定要让他们偿还盐(货),那么就不但会使百姓遭殃,而且官府中的弊病就会渐渐滋生了。’下令将他们全部赦免。
监察御史王铉进言说:太平府的官吏建造官署迟缓拖延,大多在外面居住,请按照违制(违反制度)的罪名论处。皇帝说:‘是因为力量不足,暂且容忍他,让他赶紧完工。’当时朝廷规定,天下省、府、州县的官员都要修建公廨以供居住,太平府的公廨还没有建成,所以王铉才会这样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白话明太祖实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白话明太祖实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