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朝回到天工院,凌云立刻召集核心人员。
“他们不是怕铁线引雷吗?”凌云嘴角带着一丝冷峭,“那我们就告诉他们,雷,非但不可怕,甚至可以被‘驯服’!”
他铺开图纸,开始讲解避雷针的设计原理:利用尖端放电效应,在建筑物或线路沿线设立更高的金属杆,主动引导雷电流入大地,从而保护下方的设施。
“我们要在南京城墙四角、钟山观测台、以及电报线路的关键节点,尤其是那些跨越空旷地带的地方,设立这种‘引雷杆’!”凌云斩钉截铁,“不仅要建,还要大张旗鼓地建,让所有人都看到!”
这一举动实在是风险极高啊!如果最终能够成功,那么自然可以破除那些毫无根据的谣言,同时也能够彰显出“格物”这一理念的伟大力量。然而,如果不幸失败了,或者在接下来的雷雨天气中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甚至还引发了其他一些意外事故,那么毫无疑问,这将会成为那些保守派们更加猛烈地攻击和指责的把柄。
李小柱肩负着一项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带领人们锻造出足够高大且坚固的熟铁杆。这些铁杆不仅要能够承受住雷电的冲击,还要具备良好的导电性。此外,他还需要精心设计出一套可靠的接地装置,将铜板深埋在潮湿的地下,以确保雷电能够顺利地导入大地。
与此同时,郭衡则需要运用他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精确地计算出不同高度的避雷针所能够提供的保护范围。这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工作,因为只有准确地掌握了这些数据,才能够合理地安排避雷针的布局,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保护作用。
而具体的施工工作则由东厂和工部联合负责。由于场面是公开的,所以引来了无数市民的围观和指点。人们对这个新奇的事物充满了好奇,纷纷议论着它的用途和效果。有些人对这个所谓的“避雷针”嗤之以鼻,认为这不过是“凌侍郎的又一件铁玩具”罢了;而另一些人则对这些直指苍穹的尖杆心怀敬畏,远远地避开它们,生怕被雷电击中。
就在避雷针工程如火如荼地进行之际,朱棣敏锐地察觉到了另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积弊深重的漕运体系。这个体系长期以来被腐败所侵蚀,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和民生。
过去,每当试图清查漕运贪腐时,总是会遇到重重困难。地方官员之间相互勾结,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网络,使得信息传递变得异常缓慢,调查工作也因此受到极大的阻碍。最终,这些努力往往都以失败告终,问题依旧得不到根本解决。
然而,如今的情况已经大不相同。朱棣充分利用了初步成型的电报网络,这一先进的通讯工具为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通过“金铃司”,他能够直接与派驻在漕运关键节点的亲信御史和东厂密探取得联系,完全绕过了层层官僚机构。
这样一来,朱棣能够迅速获取到大量确凿的罪证,这些证据足以将那些贪腐的官员绳之以法。在经过一番精心策划后,朱棣决定在一个凌晨发动一场大规模的行动。
当时,南京城的百姓们都还沉浸在甜美的梦乡中,对即将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就在这个寂静的时刻,一场精心策划的同步行动悄然展开。
根据皇帝通过电报直接下达的密旨,南京镇守太监、锦衣卫以及京营兵马同时出动,如同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分头直扑漕运总督衙门、几个最大的漕帮总舵,以及多位涉嫌贪墨的漕运官员府邸!
人赃并获,铁证如山!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雳,在朝野上下引起轩然大波。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所有涉案者以及他们背后的保护网都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甚至连反应和串供的时间都没有。
这场精准打击犹如雷霆万钧,势不可挡。其背后的主导力量正是信息优势,这一优势使得调查人员能够迅速掌握关键证据,将罪犯们一网打尽。
漕运总督被革职查办,数名高级官员锒铛入狱,而那些长期盘踞在运河之上的漕帮势力也在这次行动中被连根拔起。抄没的赃款堆积如山,数额之巨令人咋舌。
这一事件不仅让朝野震动,更让徐理等人又惊又怒。他们心里很清楚,这是皇帝借助凌云的先进技术,对他们势力范围的又一次沉重打击。而且,这次的手段如此凌厉,让人完全无从防备。
尽管他们无法直接指责皇帝,但对凌云的恨意却已经达到了顶峰。凌云的技术成为了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
然而,就在漕运案的余波尚未平息之际,江南地区却再次迎来了一场猛烈的雷暴。这场雷暴来势汹汹,仿佛预示着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这一次,全城瞩目。狂风呼啸,电蛇乱舞,雷声震耳欲聋。不少百姓紧闭门窗,心中惴惴,既害怕天雷之威,也暗自观察着那些“引雷杆”是否真如凌云所言。
一道刺目的闪电,如同天罚之剑,直劈钟山山顶那根最高的避雷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请大家收藏:(m.20xs.org)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