燧发枪弹簧钢的突破,像一剂强心针,注入了“云枢阁”的脉络。李小柱带领的材料小组,根据那偶然成功的配方基础,经过数十次的重复试验和微调,终于稳定下了添加微量特殊矿粉(他们暂称之为“黑玉粉”)的冶炼工艺。第一批性能达标、足以承受数千次猛烈击发的弹簧钢被精心制作出来,伴随着的是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原型燧发枪的诞生。
这支枪相较于之前的火绳枪,其结构设计更为精巧复杂且紧凑。它摒弃了传统火绳枪上那些繁琐且碍事的部件,如长长的火绳杆和药池盖等,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内置的精巧装置,包括击锤、燧石夹以及经过精心设计的药池与传火孔。
当枪手扣动扳机时,这一系列装置便会如同一台精密的机器般迅速而准确地运作起来。首先,击锤在强力弹簧的驱动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地敲击燧石,迸发出的火星如同流星般迅速落入引火药池中。这一瞬间的撞击产生的火花,仿佛是点燃了整个射击过程的导火索,瞬间点燃了引火药池中的火药。
接着,被点燃的火药通过传火孔,如同一股汹涌的火焰洪流一般,迅速引燃了枪膛内的发射药。整个过程犹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没有丝毫的拖沓和阻碍。
这种全新的设计使得这支枪不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无论是狂风暴雨还是恶劣天气,都能保证其正常的射击操作。同时,由于摒弃了传统火绳枪上的一些繁琐部件,使得枪械的射速和可靠性在理论上得到了质的提升,大大提高了射击的效率和精准度。
校场之上,众目睽睽之下,凌云亲自担任射手。装填(依旧是分装弹药,但使用了定量的纸包火药和弹丸)、举枪、瞄准、扣动扳机——“砰!”一声清脆而爆烈的枪声响起,远处百步之外的木靶应声被洞穿!
没有引燃火绳的等待,没有风雨导致的哑火,射击姿态更加稳定隐蔽。连续试射十枪,仅有两次因燧石质量问题导致点火稍迟,其余八枪皆成功击发!
围观的高级将领们,包括朱棣本人,眼中都露出了震惊和炽热的光芒。他们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深知火绳枪在实战中的种种弊端。眼前这支新式火铳,虽然只是原型,却展现出了颠覆战场规则的潜力!
“好!好!好!”朱棣连说三个好字,大步上前,从凌云手中接过那支尚带余温的燧发枪,爱不释手地摩挲着冰冷的枪管和精巧的击发机构,“凌云!此铳若能量产装备,我燕军步兵,必将如虎添翼!平安的铁骑,何足道哉!”
然而,喜悦之余,现实的困难也随之浮现。朱棣迫不及待地问:“此铳,何时可量产?造价几何?”
凌云如实禀报:“王爷,此铳结构精密,对加工要求极高,尤其是击发机构和枪管。目前全靠熟练工匠手工打磨调试,产量极低,月产不过十支。造价更是火绳枪的五倍以上。若要大规模列装,需改进加工设备,建立更精细的流水线,非短期内可成。”
喜悦的气氛稍稍冷却。朱棣是务实之人,深知成本和产能的重要性。他沉吟道:“无妨!先集中工匠,小批量生产,优先装备孤的亲卫和精锐夜不收(侦察兵),用于关键任务。同时,全力改进工艺,降低成本!需要什么,尽管开口!”
得到了朱棣的全力支持,燧发枪项目进入了快速迭代和工艺优化阶段。而另一边,“虎蹲炮”的实战检验机会也很快到来。
前线战报,平安所部仗着兵力优势,再次对涿州一线发起猛攻,其中一路偏师企图迂回偷袭燕军粮道。朱棣果断下令,派遣一支装备了十门“虎蹲炮”的精锐步兵前去拦截。
战斗在一个狭窄的谷地展开。当敌军步兵集群呐喊着冲来时,燕军阵中推出的“虎蹲炮”发出了怒吼。霰弹如暴雨般泼洒而出,瞬间将冲在最前方的敌军成片扫倒。火炮的机动性使得它们可以跟随步兵迅速变换阵地,几次齐射就打乱了敌军的进攻节奏。最终,这支企图偷袭的敌军被彻底击溃,丢下数百具尸体仓皇逃窜。
“虎蹲炮”首战告捷,其强大的近程压制力和良好的机动性得到了前线将士的一致好评。捷报传回,朱棣大悦,下令加紧生产,尽快装备更多部队。
接连不断的技术突破和战场胜利,如同阵阵惊雷,震撼着北平等地,也终于引来了不可避免的骤雨——来自朝堂之上、以周铎为首的保守势力的反扑,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
这一次,周铎不再仅仅纠缠于物料损耗或管理细节。在一份措辞严厉的奏章中,他直接指控凌云及其领导的天工院“恃宠而骄,靡费国帑,所造奇技淫巧之物,虽有小利,然坏人心术,动摇国本”,更直言“凌氏之学,非圣无法,标新立异,长此以往,恐使工匠弃本逐末,士卒恃器而骄,礼崩乐坏之源也!”
这份奏章,将技术问题直接上升到了意识形态和治国理念的层面,攻击的矛头直指凌云所倡导的“格物”理念本身。更厉害的是,周铎联合了一批御史言官,以及部分对燕王权重日益不满的宗室、勋贵,形成了不小的舆论压力。甚至北平城内,也开始流传一些谣言,说天工院“以童男童女祭炉”、“行魇镇之术”,才造出那些骇人的利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请大家收藏:(m.20xs.org)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