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再次图穷匕见,意图将技术研发的主动权纳入官僚体系的掌控。
凌云心中冷笑,知道绝不能退让,否则前功尽弃。他立刻道:“王爷明鉴!技术研发,自有其规律,往往灵光一现,需快速验证,若事事需‘将作会’合议,层层审批,战机早已贻误!‘惊雷铳’便是明证!若当初拘泥于程式,焉有此破敌利器?”
他再次将话题引向实战效能,这是朱棣最关心的。
果然,朱棣摆了摆手:“罢了。非常之时,行非常之法。技术流布,确需警惕,然亦不可因噎废食。凌云,技术外泄之事,你需严加约束,核心之技,断不可失。周卿,你的顾虑亦有道理,‘将作会’需加强对各地匠坊之监察,凡有私造军械、尤其是火器者,严惩不贷!”
各打五十大板,但显然更偏向凌云的行动自由。
周铎面色铁青,不再多言,但眼中寒光更盛。
会议不欢而散。然而,技术扩散引发的风波,却并未平息。
数日后,一个更坏的消息传来:朝廷官军序列中,竟然也出现了类似“定量火药包”的装备!虽然似乎没有配套的新式火铳,但其对发射效率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
消息来源隐秘,却极为可靠。这意味着,技术不仅扩散到了民间,更可能已经通过某种渠道,流入了死敌手中!
朱棣勃然大怒,下令马三宝严查内部。
天工院内部,也第一次出现了紧张和猜疑的气氛。每个人都接受了严格的问询,尤其是那些曾外出公干或与外界接触较多的人。
凌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知道,这绝非简单的模仿,很可能是有组织的窃取!内部……恐怕真的出了问题了。
他加强了“云枢阁”的保密等级,实行了更严格的区域隔离和物料管理制度。但同时,一个念头在他心中越来越清晰:堵,不如疏。一味严防死守,终难完全杜绝泄露。唯有保持绝对的技术代差,让对手即使拿到一两件样品,也无法理解和复制,才是根本之道。
而这意味着,必须更快地推进下一代火器的研发——燧发枪和真正的一体化定装弹药!
就在这内紧外松、疑云密布的时刻,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事件,给了凌云一个意外的突破口。
负责看守“云枢阁”废料处理的一名老军户,在一次例行检查中,发现一批本该彻底销毁的、锻造失败的“星火钢”边角料,似乎被人动过,少了几块最不起眼的、但带有特殊淬火痕迹的碎料。
这原本是极小的事,但处于高度警惕中的凌云得知后,立刻高度重视。他亲自检查了废料堆和出入记录,发现前几日只有一名负责运送废料的杂役因病告假半日,由另一人临时顶替。
顺藤摸瓜,秘密调查之下,发现那名顶替的杂役,近日手头阔绰了许多,且与城中一名小酒馆的老板过往甚密。而那小酒馆,据马三宝那边的线报,似乎与某些来历不明的南方客商有联系……
一条隐藏在深处的暗线,似乎隐约浮现。
凌云没有打草惊蛇,而是将线索秘密告知了马三宝。接下来的事情,交给了专业的人去做。
数日后,那名杂役和酒馆老板悄然消失,仿佛从未存在过。天工院内部得到通令,称其贪墨物资,已被军法处置。
风波似乎暂时平息,但凌云知道,这仅仅是冰山一角。朝廷的触角,已经深入到了北平,甚至可能已经触碰到了天工院的外围。
技术的价值,引来了贪婪的目光和致命的危险。
他站在“云枢阁”的了望台上,看着下方井然有序却又暗藏紧张的工坊,心中凛然。未来的路,不仅是技术的竞赛,更是一场残酷的保密与反谍战的较量。
而就在此时,一名来自南方的、风尘仆仆的商人,通过重重关系,居然将一份拜帖送到了凌云案头。帖子上没有署名,只画着一枚精巧的齿轮,旁边用娟秀的字体写着一行小字:
“闻君惊雷之技,心向往之。江南春色正好,亦有巧思万千,愿与君共参造化,岂不美哉?”
凌云看着这封语焉不详却意味深长的拜帖,瞳孔微微收缩。
南方的惊雷,也即将炸响了吗?
暗流汹涌,惊雷已不再独属于北方。一场跨越疆域的技术竞逐,悄然拉开了序幕。而凌云和他的天工院,将被推向这场风暴的最前沿。
喜欢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请大家收藏:(m.20xs.org)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