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前品鉴会一举成名,“林记食坊”这块招牌,仿佛一夜之间被镀上了一层金光。不再是东市尾巷那个需要靠新奇点心和透明厨房吸引眼球的小铺子,而是获得了“宫中贵人赏识”、“有望成为皇商”的传奇存在。消息如同长了翅膀,飞遍了汴京的大街小巷。
接下来的几天,“林记”的门槛几乎被踏破。前来光顾的不仅有老主顾和好奇的百姓,更有许多衣着体面的管家、仆役,手持名帖,言必称“奉我家老爷/夫人之命”,点名要买“宫里太后都夸好的点心”。订单雪片般飞来,尤其是那“金玉满堂”烧卖和“锦绣山河”汤包,几乎供不应求。铺子前排起的长龙,蜿蜒到了主街口,成了汴京一景。
林老实和王大娘忙得脚不沾地,收钱收到手软,脸上却笑开了花,连日的疲惫都被这巨大的荣耀和喜悦冲淡了。石猛更是打起了十二分精神,不仅要维持秩序,防止有人插队滋事,更要暗中留意是否有可疑人物混迹其中。他深知,名声越大,觊觎和嫉妒的目光便越多。
林小满却不敢有丝毫懈怠。名声是把双刃剑。御前的光环带来了客流,也带来了更高的期望和更严苛的审视。任何一点小小的失误,都可能被无限放大,前功尽弃。而且,千叟宴的正式制备任务尚未下达,这期间绝不能出任何纰漏。
面对激增的客流和有限的堂食空间,铺子很快出现了新的问题:许多远道而来的顾客排队许久却买不到,怨声载道;一些体面人家不愿挤在市井人群中排队,又想吃上这口“御点”,需求难以满足。
林小满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痛点。她想起前世的“外卖”服务,一个大胆的想法浮现出来——何不推出“外送”?
说干就干。她与石猛、父亲商量后,立刻着手实施。她找来一块光滑的木牌,用炭笔工整地写上:
【林记食坊 贴心外送】
· 满一两银子,汴京城内(主要街区)免费送达!
· 需提前一日预订,告知品类数量。
· 专人配送,保证新鲜热乎!
牌子一挂出去,立刻引起了轰动!
“外送?还能送到家?”
“满一两就送?这敢情好!我家老爷正想尝尝呢!”
“不用排队了!赶紧回去告诉夫人预订!”
这对于那些有身份、图方便又追求新鲜的顾客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好消息!预订的单子立刻多了起来。林小满让石猛主要负责外送的统筹和安保,挑选了两个踏实可靠的年轻伙计(经过石猛严格“审查”),专门负责跑腿送货。她制定了详细的流程:预订登记、订单核对、专人封装、定时定点送达,并要求伙计统一着装,注意礼节,务必维护“林记”的形象。
外送服务一经推出,大受欢迎!不仅缓解了铺面的拥堵,更开拓了新的客源,尤其是那些高端的、隐性的客户群体。银钱流水较之前又上了一个台阶。“林记”的经营模式,悄然完成了一次升级。
然而,新的模式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外送途中,点心品质如何保证?如何防止被人调包或做手脚?这些都是潜在的风险。林小满和石猛反复推敲细节,力求万无一失。
这天下午,铺子里难得的清闲片刻。预订的单子都已送出,新的订单尚未到来。林小满正坐在柜台后,核对账目,梳理外送流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
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悄然走进了铺子。没有带随从,只他一人。依旧是寻常的月白长衫,却掩不住那份与生俱来的清贵气度。正是靖王赵琰。
他的出现,让原本有些慵懒的午后空气,瞬间为之一凝。林老实和王大娘认得他,顿时紧张得手足无措。石猛目光微凝,悄然站直了身体,保持着警惕与恭敬。
林小满心中也是一动,连忙起身相迎:“赵公子。”她依旧沿用旧称,并未点破他的身份。
赵琰微微颔首,目光扫过店内,最后落在柜台旁那块“外送”木牌上,眼中闪过一丝几不可察的讶异和……赞赏?
“林姑娘这‘外送’之法,倒是新奇便捷。”他语气平淡地开口,自行在一张临窗的干净桌子旁坐下。
林小满心中微紧,不知他此言是褒是贬,谨慎答道:“不过是方便些远客,勉强应对而已,让公子见笑了。”
“非也。”赵琰摇了摇头,“能察顾客之未察,想顾客之未想,已是经商之上乘。看来,林姑娘不仅精于厨艺,于经营之道,亦颇有见地。”
这话竟似带着几分真诚的肯定。林小满有些意外,稍稍放松,福了一礼:“公子过奖了。”
赵琰似乎今日颇有闲情逸致,并未像以往那般来去匆匆,反而继续问道:“近日生意如此火爆,尤其是那两款御前点心,想必姑娘日夜操劳,甚是辛苦吧?”
林小满苦笑一下:“承蒙大家厚爱,确实有些应接不暇。只盼能维持品质,不负众望。”
“哦?”赵琰端起王大娘小心翼翼奉上的清茶,呷了一口,看似随意地问道,“如今名动汴京,姑娘可曾想过,这‘食’之一道,究竟何为根本?是这趋之若鹜的名声?还是这源源不断的银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汴京早餐合伙人请大家收藏:(m.20xs.org)汴京早餐合伙人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