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图腾被说成“没特色”,谁不心疼?
他在“鲤鱼焙面”旁边画了个星号,又写下一行小字:“可否把焙面做成‘脆面’,像薯片?年轻人喜欢咔嚓感。”写完,他自己都愣了——
龙须面是手工拉成,细可穿针,油炸后酥如蝉翼,却一碰即碎,如何保持“咔嚓”又不塌?
他不懂食品科学,却知道:“先有问题,才有答案。”
他又在“套四宝”后面画箭头:“一人食迷你版?真空包装加热即食?”“炸八块”旁写:“空气炸锅复热实验?”
写着写着,他兴奋得脚趾抓地,塑料拖鞋发出“吱吱”声。
父亲李建国掀帘进来,手里端着一小碗高汤,汤面沉着几颗枸杞,像暗夜里的几盏小灯。
“还不睡?”父亲声音沙哑,却自带高汤的厚度。
李明远把屏幕扣过去,像怕父亲看见自己的“叛逆笔记”。
“爸,你说……咱豫菜,真没救了吗?”
李保国把汤放在台面上,瓷碗底与玻璃板相撞,清脆一声,“豫菜没死,只是睡着了。”
“那要睡多久?”
“等一个闹钟。”
父亲说完,转身回厨房,背影被灯光拉得老长,像一根擀面杖,一头连着过去,一头戳向未来。
李明远望着那碗汤,忽然觉得:自己,或许就是那个闹钟。
他端起碗,吹了吹,抿一口。还是小时候的味道,却多了一点陌生的回甘——那是决心发酵的甜。
他把汤喝完,碗底沉着三颗枸杞,排成歪歪扭扭的“一”字。
像有人提前写下的批注:“一键启动。”
凌晨两点,李明远关掉最后一盏灯。卷帘门拉下,“哗啦”一声,像给旧世界合上封面。
他站在黑暗里,掏出手机,把那条“给我三年”的评论截图,设为屏保。
屏幕亮起,白光映在他脸上,照得眸子发亮。
他在心里把3年拆成1095天,拆成小时,拆成一分一秒。
然后,用只有自己能听见的声音,说:“李明远,倒计时,开始。”夜风掠过鼓楼檐角,卷起一片法国梧桐叶,叶子在空中翻了几个跟头,轻轻落在他脚边。
像旧王朝递来的信笺,只写了一句话——“少年,接旨。”
喜欢豫菜春秋请大家收藏:(m.20xs.org)豫菜春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