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踏米的卧室里,和尚两人盘膝而坐。
新民会这三个字,像一座山压在两人心头。
脸色阴晴不定的和尚,给自己倒了一杯茶。
“你别动手。”
“新民会不麻烦,麻烦的是那个会长。”
“这两天,下午我不出车,在家看铺子。”
“眼看着小鬼子不行了,一个汉奸组织我看他能威风多久。”
“惹不起我还躲不起~”
和尚把烟头掐灭,扔进陶罐烟灰缸。
“行了,你歇着。”
站起身的他,心事重重往后院走。
后罩楼,一层。
和尚推门而入。
乌小妹每天如一日,坐在餐厅里纳鞋底。
当她看到和尚回来后,习惯性的放下手头活。
“回来了,我去热饭。”
和尚点了点头,开始脱衣服。
拿着毛巾水盆的和尚,走到院子水井边,开始打水洗澡。
这样的场景每天晚上都会出现一遍。
洗漱好的和尚,换条裤衩子,坐在餐厅等着乌小妹。
两个白面馒头,一碗米汤,一碟咸菜,一份炖豆腐,就是他的夜宵。
和尚坐在餐桌前,一口馒头一口菜吃着。
半个馒头下肚后,他抬头看向坐在一边纳鞋底的乌小妹。
“最近铺子里没什么事吧?”
乌小妹纳着鞋底,头也不抬的回话。
“挺好。”
“最近生意挺不错,估计后天要进货。”
“这片胡同,就咱这一家杂货铺,价格也厚道,街坊邻居都愿意来咱们这买东西。”
和尚装作若无其事的模样,大口吃着饭菜。
乌小妹仿佛打开话匣子,开始絮叨起来。
“昨个,还有一老头挑了一担毛窝子,价格挺便宜。”
毛窝子是一种木底草鞋,用芦花编制而成的过冬鞋子。
“夏买冬衣,都是死物,放在铺子里又不会坏,天凉了保准好卖。”
“对了,快到日子了,咱们的事,你打算请哪些人。”
和尚喝了一口米汤回话。
“家里人就不说了,我师傅那三人,车行里大概五六十号车夫,黑白两道认识的人,都打过招呼。”
乌小妹合计一番,掰着手指头算数。
“那得七八桌人。”
和尚看了一眼乌小妹回话。
“通知是一回事,人来不来又是另外一回事,我没那么大面子。”
乌小妹侧着身子看着吃饭的和尚。
“真在馆子办酒席?”
和尚点了点头,夹着块豆腐边吃边说。
“饭庄子定金都给了,还能反悔。”
和尚知道乌小妹心疼钱,他细说办酒席的花销。
“小礼,大礼,咱们都省了,酒席这块省不了。”
“你把自己当陪嫁丫鬟,我还舍不得呢。”
乌小妹听闻此话,甜蜜笑了笑。
和尚吃完一个馒头,看着乌小妹开口。
“二荤馆子,四荤四素四冷盘,咸甜两大碗。”
“拢共一桌,一块半大洋。”
“放心,礼金收的回来。”
“旁人不说,六爷那里都能回本。”
“我师傅那也少不了,车行里的车夫,多少得意思一下。”
一旁的乌小妹,用针尖挠了挠头。
“你心里有数就成。”
和尚吃饱喝足后,冷不丁的来了一句。
“怎么不跟我说说,天天来铺子里买东西的那个男人。”
乌小妹闻言此话,脸色一变。
她仿佛跟个做错事的小孩一样,低着头坐在一边,不敢抬头看和尚。
和尚也没逼问她,平静的起身收拾碗筷。
乌小妹站起来,从和尚手里接过摞在一起的碗筷。
“这不是怕你瞎操心,我跟他真没啥~”
和尚坐回原位看着端着碗筷走出去的乌小妹。
饭后一根烟,赛过活神仙,可此时的和尚,一点愉悦的心情都没有。
过了一会,洗好碗筷的乌小妹,回到餐厅。
她畏缩坐在和尚旁边,低着头小声说话。
“前段时间,不是有个男人来卖头油膏。”
“当时还有两个警察过来捞油水。”
和尚想起那天的场景,心里一股无名的火冒了出来。
乌小妹一五一十的从头说起。
“那天买过头油膏,他往后每天都来铺子里买点东西。”
“那人舍得花钱,每次来最少都买两块钱的东西。”
“不到半个月,他在铺子里最少花了七八十块。”
“一来二去,他…”
和尚看着说不下去的乌小妹,接着替她把话说完。
“一来二去跟他熟了,你们也开始荤素不忌了。”
“摸个小手,戳下腰也不碍事了。”
乌小妹听到和尚的话,眼泪刷啦一下流了出来。
她连忙摆手,表示不是那回事。
“不是的,不是你想的那样。”
这画面好熟悉,几天前,此地,此人,此景仿若再现。
只不过双方位置调换一下。
“他每次来,我都不搭理他。”
“金花嫂子,怕这个大客户跑了,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民国北平旧事请大家收藏:(m.20xs.org)民国北平旧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