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的盛夏,在知了不知疲倦的鸣叫声中,气温一日高过一日。与之相应的,是南湖、豹子澥一带88军营地热火朝天的景象。随着何志远一道道命令下达,这台庞大的战争机器各个部件,开始发出最初的磨合声响。
德械装备的陆续抵达,无疑给全军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这一日,军码头戒严,气氛肃穆。第一批经由长江水道运抵的重大装备——十二门崭新的LeFH 18型105毫米轻型榴弹炮以及配套的牵引车和弹药,正在紧张地进行卸船和验收工作。
何志远亲临码头,副军长李振邦、赵建明,参谋长周卫国,以及特意赶来的重炮旅旅长赵承绶、几位德械师师长悉数到场。炽热的阳光下,军官们额角见汗,但眼神中的兴奋与期待却难以掩饰。士兵们喊着号子,在德国顾问(名义上由德方派遣,实则是系统安排的“合理化”接口)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将那些涂着灰绿色漆、散发着机油和钢铁冷冽气息的火炮拖下舷板。
“好家伙!这炮管,这制退复进机,比咱们以前用的沪造山炮、晋造一三式强太多了!” 重炮旅旅长赵承绶少将抚摸着冰凉的炮身,激动得像个小伙子。他是保定军校炮科出身,对火炮有着超乎寻常的热爱。
“赵旅长,” 何志远微笑着递过一份技术参数表,“这是LeFH 18的基本数据,射程超过一万米,射速也不慢。你的重炮旅,是我军的拳头,一定要尽快形成战斗力!训练弹药,我特批,足量供应!”
“谢军座!” 赵承绶啪一个立正,“职部就是不吃不睡,也要在三个月内,让这批宝贝儿开口说话,指哪打哪!”
旁边的122师师长张汉卿有些眼热,凑过来道:“军座,老赵的重炮是宝贝,咱们步兵师的75毫米山炮和步兵炮,什么时候能到位?没有炮火支援,步兵冲锋就是活靶子啊!”
“放心,张师长,” 何志远拍了拍他的肩膀,“各师的直属炮兵营装备已在路上,优先保障你们三个主力师。此外,每个步兵团的反坦克连、迫击炮连装备也会同步配发。我们要建立的,是一支火力配系完整的现代化军队。”
参谋长周卫国补充道:“根据计划,下一步抵达的将是轻武器和通讯设备。各部队接收装备后,要立即组织适应性训练,德国顾问团会全程指导。军部将制定详细的训练考核大纲。”
就在高级军官们围着新装备议论纷纷时,何志远脑海中的系统提示音悄然响起:
【叮!检测到宿主成功接收首批重要德械装备,军队建设度提升5%。】
【触发支线任务:“火力之王”(第一阶段)。】
【任务内容:成功组建并完成重炮旅第一个营的实弹射击训练。】
【任务奖励:积分3000点,LeFH 18型105毫米榴弹炮弹药(500发),炮兵观测器材(望远镜、测距仪)x10套。】
【失败惩罚:无。】
又一个支线任务!奖励正是急需的炮弹和观测器材。何志远心中暗喜,系统果然是与他的建军步伐紧密配合的。
验收工作持续了大半天。傍晚,何志远在军部食堂的小包间里,设宴款待几位核心将领和德国顾问代表。菜肴不算奢华,但分量十足,还有几瓶地道的汉汾酒。
几杯酒下肚,气氛活跃起来。这些日后将在战场上令日寇胆寒的将领们,此刻还带着几分草创时期的豪迈与随意。
“军座,” 133师师长刘振华感慨道,“说句实话,刚接到调令时,我心里还在打鼓。这么年轻的军长,还是……嘿嘿。但这一个月看下来,军座处事老练,眼光长远,我老刘服气!跟着军座打鬼子,带劲!”
张汉卿更是直接端起酒杯:“没说的!军座,我老张是个粗人,就认一个理,谁能让弟兄们拿上好枪好炮,谁能带着咱们打胜仗,我就跟谁干!这杯我敬您!”
何志远举杯与他相碰,诚恳地说:“诸位都是我的前辈,战场经验比我丰富。志远年轻,许多地方还要仰仗各位鼎力相助。88军不是我何志远一个人的,是咱们大家伙的,更是四万同胞的!只要我们同心同德,何愁倭寇不灭?”
“同心同德,誓灭倭寇!” 众将轰然应诺,纷纷举杯。
宴会散后,何志远信步走回自己的办公室兼宿舍。月光如水,洒在临时营区的操场上,远处传来新兵连队晚点名的口号声,显得格外清晰。他注意到,不远处军部卫生所的方向还亮着灯。
鬼使神差地,他走了过去。
卫生所也是由几排木屋搭建而成,条件简陋,但收拾得干干净净。此时,大部分医护人员已经休息,只有最里面一间屋子还透着灯光。何志远走近,透过窗户,看到苏青瑶正俯身在一张简陋的桌子前,就着煤油灯的光芒,专注地看着一本厚厚的医书,旁边还摊着笔记本,不时写写画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抗战:从1937开始当军长请大家收藏:(m.20xs.org)抗战:从1937开始当军长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