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和十五年春,京城的风带着暖意,吹绿了御花园的柳梢,也吹醒了满城的生机。帝后二人结束了历时两年的全国巡查,从西北的通商口岸回到京城时,恰逢全国蒙学集中开学。街道上,随处可见背着书包、穿着统一校服的孩童,他们三五成群,蹦蹦跳跳地朝着蒙学的方向走去,清脆的笑声洒了一路,为这座盛世都城增添了几分鲜活的朝气。
萧玦与苏清鸢不想惊动官府与学官,便换上了一身素雅的便服,带着两名贴身随从,悄无声息地来到了京城最大的女子蒙学——“清慧蒙学”。这所蒙学是景和十年设立的,以“清慧”为名,既取了苏清鸢名字中的“清”字,也寓意着“女子清雅聪慧,方能自立自强”。如今,它已成为京城乃至全国女子蒙学的典范,不仅招收京城百姓的女儿,还接收了不少来自周边州县的女童,甚至有西域商人的女儿在此求学。
刚走到蒙学门口,就听到教室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清脆悦耳,如春日里的莺啼,穿透了薄薄的窗纸,回荡在校园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孩子们的声音稚嫩却坚定,一字一句,饱含着对诗句的理解,也透着先生教导时的认真。
“是《蒙学农理》里的诗句。”苏清鸢停下脚步,眼中满是欣慰,“把农理知识融入蒙学教材,让孩子们从小懂得粮食来之不易,懂得体恤农夫的辛劳,这正是我们当初编撰教材的初衷。”
萧玦点点头,与苏清鸢一同轻轻趴在教室的窗台上,透过窗棂向里张望。只见教室里,数十名女孩子们穿着整齐的青布校服,梳着统一的发髻,端坐在书桌前,腰背挺直,双手放在桌面上,目光专注地望着讲台。讲台上,一位身着蓝布长衫的女先生正手持书卷,领着孩子们朗读,她的声音温婉动听,节奏抑扬顿挫,引得孩子们跟着摇头晃脑,读得格外投入。
书桌之上,除了《蒙学农理》,还摆放着《蒙学算术》《基础医理》和一本《女红图谱》。这些都是女子蒙学的核心教材,既保留了传统蒙学的识字、明理内容,又增加了实用的技能课程,让女孩子们不仅能读书识字,还能学到安身立命的本事。
苏清鸢的目光落在靠窗的一个小女孩身上,她约莫七八岁,扎着两个小小的羊角辫,眼睛亮晶晶的,读诗时格外认真,小嘴巴张得圆圆的,生怕漏读了一个字。看到这一幕,苏清鸢想起了当年在燕云为流民女童授课的日子,那时条件艰苦,孩子们连像样的书桌都没有,却依旧渴望知识。而如今,越来越多的女童能走进宽敞明亮的教室,安心读书学技,这让她心中满是感慨与欣慰。
没过多久,下课铃响了。女先生放下书卷,并没有让孩子们背书默写,而是笑着说道:“孩子们,今日天气晴好,我们去后院的小药园,教大家识别草药,明日便是春分,我们一起做‘春日防疫香囊’,好不好?”
“好!”女孩子们齐声欢呼,脸上露出了兴奋的笑容,纷纷收拾好书本,排着整齐的队伍,跟着先生向后院走去。
萧玦与苏清鸢相视一笑,也悄悄跟了过去。蒙学的后院开辟了一片小小的药园,虽然不大,却打理得井井有条,里面种满了薄荷、艾草、金银花、甘草等常见草药,都是苏清鸢当年亲自挑选的品种,既容易种植,又有实用价值。此时,草药们在春日的阳光下长得郁郁葱葱,叶片上挂着晶莹的露珠,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女先生走到药园边,先指着一丛翠绿的薄荷说道:“孩子们,你们看这株植物,它叫薄荷,性凉,味辛,叶片揉碎后有清凉的香气,能清热解暑、提神醒脑,还能驱赶蚊虫。我们做防疫香囊,薄荷是必不可少的原料。”
她一边说,一边轻轻摘下一片薄荷叶,递给身边的一个小女孩:“来,你们轮流闻一闻,记住它的气味和样子。”
孩子们排着队,轮流接过薄荷叶,放在鼻尖轻嗅。刚才那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小心翼翼地捧着薄荷叶,凑近鼻尖,闭上眼睛深深吸了一口气,脸上立刻露出了惊喜的笑容:“先生,薄荷好香啊,凉凉的,做成香囊是不是能赶走蚊子?”
女先生笑着点头,摸了摸她的头:“没错,不仅能驱蚊,还能提神醒脑。春天天气变化大,容易感冒,佩戴薄荷香囊,还能预防风寒。你们学会了识别草药、制作香囊,回家可以做给父母和弟弟妹妹用,让他们也能健健康康的。”
“我要做给娘亲,娘亲总是熬夜做针线活,提神醒脑正好!”一个女孩说道。
“我要做给弟弟,弟弟夏天总被蚊子咬!”另一个女孩接着说。
女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着,眼中满是期待,药园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女先生正准备继续介绍艾草,转身时,恰好看到了站在药园门口的萧玦与苏清鸢。她先是一愣,随即认出了帝后二人,连忙躬身行礼,声音恭敬:“臣妇参见陛下,参见皇后娘娘!不知陛下、娘娘驾到,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20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20小说网!
喜欢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请大家收藏:(m.20xs.org)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