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枫跟着王大彪的队伍,在深山里穿行了三天。
这支所谓的“大刀会”,其实就是一群走投无路的庄稼汉。他们手里武器五花八门,除了几杆老掉牙的土枪和汉阳造,剩下的就是大刀、长矛,甚至还有人扛着钉耙和粪叉。
队伍里年纪最大的已经快六十了,头发花白,走起路来一瘸一拐;年纪最小的还是个半大孩子,脸上稚气未脱,手里却紧紧攥着一把和他身高不符的长矛。
“都打起精神来!再走半天,翻过前面那道梁,就快到了!”王大彪走在队伍最前面,不时回头给大家鼓劲,“等到了地方,加入了辽南义勇军,咱们就是正规队伍了!到时候有热饭吃,有枪使!”
话是这么说,但队伍里的气氛依旧沉闷。连续几天的跋涉,加上食物短缺,所有人都面带菜色,脚步沉重。
“头儿,还……还有多远啊?”一个叫“二猴子”的年轻人凑到王大彪身边,上气不接下气地问,“我这肚子,饿得直叫唤。”
“快了,快了。”王大彪拍了拍他的肩膀,从自己怀里掏出一个干巴巴的窝头,掰了一半递给他,“省着点吃,到了地方就好了。”
二猴子接过窝头,狼吞虎咽地塞进嘴里。
林枫默默地走在队伍的侧后方,与其他人保持着一段距离。他像一头孤狼,警惕地观察着四周的环境。这几天,他已经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第一天,他带着队伍绕开了一支正在搜山的日军巡逻队。第二天晚上,他在众人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摸掉了一个日伪军设立的暗哨。昨天,他又在林子里猎到了一头野猪,让这支快要断粮的队伍饱餐了一顿。
现在,队伍里已经没有人再把他当成一个普通的山里小子了。在大家眼里,这个沉默寡言的年轻人,比山里的狐狸还机警,比林子里的黑熊还厉害。
“林兄弟,”王大彪走到林枫身边,递过来一个水囊,“喝口水。前面那道山梁,叫‘野狼谷’,地形复杂得很,还得你多费心。”
林枫接过水囊喝了一口,点了点头:“嗯。今天天黑前,必须翻过去。不然晚上容易迷路,也危险。”
“听你的。”王大彪现在对林枫是言听计从,“兄弟,你说……那辽南义勇军,能收留我们吗?咱们这群人,看着确实有点……寒碜。”
“不知道。”林枫摇了摇头,“但总得试试。”
队伍继续前进。快到中午的时候,走在最前面的林枫突然停下了脚步,举起了右手。
整个队伍立刻停了下来,所有人都紧张地握紧了手里的武器。
“怎么了,林兄弟?”王大彪压低声音问道。
林枫指了指前面不远处地面上的一截断裂的树枝:“有人刚从这里过去。人不多,最多三个。脚印很新,方向和我们一样。”
王大彪凑过去看了看,除了那截树枝,他什么也看不出来。他不禁暗自佩服,这林兄弟的眼睛,真是神了。
“是鬼子吗?”王大彪紧张地问。
“不像。”林枫蹲下身,捻起一点泥土,“他们走得很从容,不是在巡逻。更像是……自己人。”
“自己人?”
“往前走走看。”
林枫让队伍原地待命,自己一个人,像狸猫一样悄无声息地向前摸去。
大约一刻钟后,他回来了。
“前面山口有哨卡,是义勇军的人。”林枫对王大彪说。
王大彪顿时喜出望外:“太好了!总算是找到了!兄弟们,加把劲!”
队伍重新振作起来,加快了脚步。很快,他们就看到了前面山谷隘口处用石头和木头搭建的简易哨卡。几个穿着破旧棉袄,背着枪的汉子正警惕地盯着他们。
“站住!什么人!”一个哨兵大声喝问,同时拉动了枪栓。
王大彪赶紧上前一步,拱手说道:“别开枪!弟兄们,我们是来投奔义勇军的!”
“投奔义勇军的?”那个哨兵上下打量了他们一番,眼神里充满了怀疑,“你们是哪个部分的?”
“我们……我们是自发组织的‘大刀会’,都是附近村子的,想来投军,一起打鬼子!”王大彪陪着笑脸说。
哨兵们对视了一眼,似乎还是不放心。
就在这时,从哨卡后面走出来一个身材高大的汉子。他三十岁上下,国字脸,浓眉大眼,腰间挎着一把驳壳枪,看上去像个头目。
“怎么回事?”那汉子沉声问道。
“排长,他们说是来投军的。”哨兵报告道。
那个被称为“排长”的汉子走了过来,目光锐利地扫过王大彪和他身后的队伍。当他的目光落在林枫身上时,不由得多停留了两秒。他从这个年轻人身上,感受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
“你们的头儿是谁?”排长问道。
“是我。”王大彪赶紧回答,“我叫王大彪。这位是林枫兄弟。”
“你们有多少人?多少杆枪?”
“我们一共三十八个人。有……有八杆枪。”王大彪有些底气不足地回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绝命一枪:抗日风云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绝命一枪:抗日风云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