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听得入神,不自觉地咽了咽口水,忽然觉得手里的羊肉索然无味。
李沐明白,至关重要的时刻来临了。
若猪这般容易饲养,照理说,寻常百姓家都该养上几头。
可现实却是,大唐境内养猪的农户寥寥无几,唯有家境宽裕的小地主才舍得养。
李沐曾特意探究过其中缘由。
"百姓不养猪,自然不是愚笨。实有几点难处无法解决。"
"首要一点,猪食量惊人,每日需割猪草,还得掺些粮食,否则难以长膘。这般精心喂养一年,方能养出三五百斤的肥猪。旧年百姓自家果腹尚难,哪有余粮饲猪?"
"而今有了红薯,红薯藤便是上等饲料!剩余的红薯更能替代粮食,催生猪只。"
李二闻言频频颔首。
原来养猪前提竟是百姓先得吃饱。
如此说来,红薯之功实在不可估量,对大唐的助益更是无法计量。
李二心中对红薯的重视,登时又添三分。
"其二,未经 的猪性情暴烈,动辄 逃窜,甚或伤人!"
"故而至少需筑牢固猪圈方可饲养,这又是个不低的门槛。"
李二此刻恍然,养猪不仅是饲养之事,更需国力支撑。
这数百斤肉食,若无相应根基,终究是空谈。
幸而如今的大唐已初具条件。
百姓温饱既解,接下来便该谋求肉食。
养猪之事,大有可为!
"李小郎君,继续说来!"
李二目光灼灼,他敏锐察觉到,养猪或许是大唐百姓迈向富足的重要途径!
李沐见状也兴致高涨,继续侃侃而谈。
"其三实为养殖常遇之患:疫病!"
"对此我也无甚良策,唯盼百姓分散饲养,每户一两头,尚可保全。"
古语云:家有万贯,带毛不算。
养殖行当最大危机,莫过于疫病流行。
一旦爆发猪瘟之类,顷刻间便血本无归。
青霉素等抗生素虽能医治,但制药门槛远高于养猪!
便是许多精良药坊,也难培育青霉菌!
反倒是分散饲养,风险尚可控。
李沐最为在意的,却是另一隐忧。
他以古怪神色望向老李:
"老李可知养猪最大危机源自何处?"
李二被这目光瞧得莫名心慌,隐约觉得不妙。
他当即瞪眼回望。
"有话直说!"
李沐素来胆识过人,更知老李脾性,索性直言不讳。
"老李啊,养猪诸般难题皆可解,百姓智慧无穷!"
"最大隐患不在民间,而在庙堂,在官府!"
"养猪最大桎梏,最险之患,正是官府!"
李沐心知老李绝非等闲,在大唐必是位高权重。
若非如此,红薯推广岂能这般迅捷?渭水铁厂、水泥坊兴建,还有新唐大道这等水泥官道修筑,又岂能这般顺遂?
皆因朝堂鼎力配合,背后少不了老李周旋。
正因看透老李这一腔赤诚,李沐才决意道破这天机。
李二听到李沐这番言论,顿时如坠冰窟,背脊发凉。
他万万没想到,这个与自己血脉相连的子嗣,这个他视为天纵奇才的当世智者,竟会对朝政提出如此尖锐的批评!
若李沐最终与朝廷为敌......
"不可!"
"小李子,朝廷何处不妥?"
"但说无妨,老夫绝不怪罪于你!"
李二心急如焚。
唯恐一言不慎,让这失散多年的骨肉对朝廷产生芥蒂。
这不仅会使父子之情愈发疏远,更是大唐难以估量的损失!
李沐显然没料到李二反应如此激烈。
反倒有些过意不去,连忙解释道:
"老李莫急!"
"我并非针对朝廷,而是......"
------------
李沐自然清楚如今正值贞观盛世,当朝天子正是青史留名的圣主明君。
见老李神色缓和,便继续道:
"瞧把你紧张的!"
"当今天子乃旷世明君,必将名垂千古!"
"那位可是出了名的从谏如流,被魏征当朝数落都不动怒,反倒虚心接纳谏言!"
"我何须顾虑?"
李二闻言面色尴尬,欲言又止。
这话虽是褒扬,听着却叫人憋闷。
他忍不住转头瞪向魏征。
那黑脸老臣非但不以为忤,反而咧嘴露出几颗黄牙,满脸得意。
仿佛在说:就算你是九五之尊,我照样直言不讳!
李二气得浑身发颤,却无可奈何。
"少说废话!"
"速速道来,赋税制度与百姓豢养牲畜有何关联?"
李沐神色一正:"当朝征税之法实在陈腐不堪!"
"又是田赋又是口算,花样百出!"
"连入城都要缴税,简直荒谬至极!"
李二听他将精心制定的税制贬得一文不值,不由恼火:
喜欢大唐:开局救下李二,曝光我身份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大唐:开局救下李二,曝光我身份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