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又看向眼前的小男孩,“阿谦,你背这些,用了几天?”
那穿红衣的男孩抬起头,略带羞涩却认真地答道:“回奶奶,五天。”
五天?
她眼中闪过惊讶。
对这个年纪的孩子来说,已经是了不起的天赋。
“而且我懂意思!”
红衣男孩腼腆一笑:“人之初,性本善,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
“性相近,习相远。虽然本性相近,但习惯不同,差距就越来越大。”
“哇!太厉害了!”
“阿谦真聪明!”
听着周围孩子的称赞,男孩笑得眼睛都眯起来了。
但他似乎想起奶奶刚才的话,又不甘心地追问:“奶奶,那您的大孙子用了几天?”
听他这么一问,
马奶奶像是早有准备,笑出了声。
红衣男孩也跟着咯咯笑。
最终,她脱口而出:“一天!”
男孩的笑容瞬间凝固,脸上的表情定格。
其他孩子也都瞪圆了眼,嘴巴张得老大,
一个个都露出“惊讶到不行”的神情。
“太厉害了……”
男孩第一反应不是怀疑,而是发自内心的赞叹。
“真厉害!”
“还有整整一天呢!难怪爷爷常说,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看到这里,妇人对这个孩子,心里又多了几分喜欢。
年纪这么小,却懂事得体,不骄不躁。
明明她刚才说出了一个,可能没人会相信的答案,但这个小男孩,一点都没有怀疑,更没有嫉妒。
反而,还带着几分好奇和羡慕。
这样的性格,真是难得。
从小就能看出,这孩子将来一定不简单。
“奶奶……能不能让我见见那位大哥哥?”
小男孩接着问。
妇人听了,眉头微微一皱,神色有些为难。
小男孩立刻意识到自己又说了不该说的话,赶紧吐了吐舌头。
正想上前替奶奶揉揉眉心,忽然,一道温和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想得太少,头就不疼了,不如一切顺其自然。”
几个孩子纷纷回头张望。
只见一个身穿青衣的少年缓步走来,气质温润,身形挺拔。
他模样太过出众,只一眼,孩子们就放松了警惕,好奇地打量着他。
这时,妇人也站起身来,朝声音的主人看去。
那人她似乎认识,又似乎陌生。
只一眼,她竟怔住了。
眼角泛红,泪水不自觉地滑落。
“你……是?”
她连忙擦去泪水。
不知为何,她对眼前少年有种莫名的亲切感,可怎么也想不起在哪里见过。
而且,那张脸早已褪去了童稚,和记忆中那个孩子,判若两人。
朱雄英自然察觉到了这一切。
他想起之前系统说的话。
明白,这只是暂时的遗忘。
总有一天,她会想起全部。
为了不让老人太过费神,他很快开口:“奶奶,我是从京城过来游玩的,路过这里,刚好听到有孩子在念《千字文》。”
“觉得挺有意思,就进来看看。”
“哦?你是从京城来的?”
妇人来了兴致,“听说最近皇帝搬到钟山那边去了,又是发银子又是发粮食……”
“你们那儿是不是也发了不少?”
朱雄英一愣。
他没想到这句话里藏着这么多“含八量”。
只是笑了笑,道:“国事太大,我一个小书生哪懂那么多。”
“不过听说,是在钟山那边寻到些好东西。”
他顿了顿,转了话题:
“奶奶,这么小的孩子,天天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识字效率是不是太慢了些?”
“等他们认得几个字了,再学这些也不迟。”
这还是朱雄英第一次真正意识到,古代孩子识字的困难。
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古代的识字率,会那么低。
首先,读书的成本太高。
孩子只要稍微长大一些,就要下地干活,或被征召服役,家里根本没有余钱供他们读书。
其次,启蒙读物实在稀少,普及更是困难。
那个时代的幼儿启蒙书,总共也就三本。
《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这三本书,到底好不好?
答案是——哪怕放在整个人类文明中来看,它们也堪称开创性作品。
这三本,涵盖了“姓氏、人伦、道德、天地观、人性思考……”等内容,是浓缩了华夏五千年文化的启蒙读物!
但它们的厉害之处还在于,用朗朗上口的形式,广泛传播,成为无数人识字的第一步。
它们的地位,无需多言。
但……
哪怕再出色,对于刚认字的孩子来说,还是有些难了。
而朱雄英之所以现在提出这个话题,是因为他想到第四步计划:名声外显,也就是打出影响力。
现在,不就是机会吗?
此时,马皇后已经察觉到这年轻人要说什么。
她有些惊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明仙缘:我的皇孙在幕后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大明仙缘:我的皇孙在幕后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