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朱标忙了一夜,正看着自己的两个儿子。
“你们都想好了?”
“等下老爷子肯定会问,你们可不能再像昨晚那样,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朱允炆点头,神情兴奋,“父亲放心,我昨晚想了想,这七幅图一定和皇爷爷一生征战有关!”
“我还派人去问了齐先生和黄先生,他们连夜翻查了洪武元年以来的史书,凡是能记的都记下了。”
“这次一定能找出答案。”
朱标听完,眉头微皱。
总觉得二儿子这话说得有些偏差。
再一回想,昨夜老爷子并没有拿出“娘亲”的画像。
或许正是因为这样,大家的理解都偏了?
他本想提醒几句,但看到朱允炆一脸自信的模样,便把话咽了回去。
万一他说的对呢?
毕竟他自己想了一夜,什么也没想出来。
“允熥,你呢?”
朱标转头看向朱允熥。
三儿子皱着眉,声音不大,“我猜到了一点……”
“那也好。”朱标点头,“你猜一点,你大哥猜一点,再加上凉国公、颖国公他们一起,总能拼出个答案。”
他一边想,一边带着儿子往行宫大殿走。
行宫比不得皇宫。
没有那么多朝臣,但老爷子身边的重要官员、六部要员,也来了几十人。
加上昨晚老爷子突然回来,还说了七幅图的事。
再联想到之前靠猜谜得宠的解缙。
还有最近税制改革,多名官员被罢,空出不少职位。
如今这些官员,眼睛都亮着。
只要猜中一次。
就能进老爷子的心里。
仕途自然稳了!
……
果然,朱标刚到行宫大殿,就察觉到了一股不同寻常的气氛。
外头已经聚集了不少官员,三五成群,气氛凝重。
那两位刚刚被允炆提及的翰林,此刻神情紧绷,怀里抱着几本明显经过“层层筛选”的典籍。
看上去格外认真。
朱标默默摇头。
眼看行宫内部,恐怕容不下如此众多的大臣。
最后礼官干脆拦住一部分人,让他们在殿外听候安排。
如此,殿内才勉强有了立足之地。
……
朱标步入殿中时。
老爷子已经端坐在主位之上。
而那前七幅“画像”,早已挂在屏风之上,格外醒目。
待朱标就座后。
老爷子环视众人,开口道:“说说看,你们怎么看!”
话音落下。
詹徽、杨宪等重臣互相对视一眼。
昨夜他们彻夜未眠,反复推敲各种可能的答案,虽心中已有大致想法。
但以他们的老练。
自然不会贸然第一个发言!
就在此时。
“陛下,臣昨夜应二皇孙之邀,彻夜翻阅典籍,如今已有答案!”
黄子澄抓住时机。
立即出列!
自从上次目睹礼部尚书落难之后。
黄子澄行事越发谨慎。
他愈发相信自己的“直觉”。
什么场合该说话,说什么话。
什么时机该沉默,否则容易惹祸上身。
他早已心中有数!
昨夜。
当他看到朱允炆亲自送来那“七幅图”。
说是皇爷给众臣的一道“考题”,让大家“依图解意”。
他就明白。
机会来了!
是时候亮出自己的本事!
那赵茂老家伙,多年稳坐礼部尚书之位,执掌天下文运、祭祀大典、接待外使。
风光一时无两。
偏偏不自量力,在老爷子铁了心推行的税制改革上挡路。
这不是自寻死路?
正巧!
他黄子澄乃洪武十八年会试状元出身。
若能借此一跃,成为礼部尚书……
就看这一回的表现!
实在不行,工部侍郎一职,也还空着!
心中念头一闪。
黄子澄信心满满地走上前。
直接指着屏风上的图,向众人逐一解释。
“第一幅图,描绘的是皇爷早年贫寒,为皇觉寺小沙弥的场景!”
这话一出。
不少臣子纷纷点头。
在他们看来。
皇爷赐下七幅图,让大家猜测其意。
不就是让大家回顾大明一路走来的历程吗?
而皇爷最初的起点,正是那座破败的皇觉寺。
“黄大人说得有理!”
“与我想的一致!”
“看来这七幅图,确实是皇爷对我们的考验。”
“就看谁更了解大明过往了。”
随着群臣的附和声响起。
黄子澄笑意更深。
他紧接着说道:“第二幅图,看起来是一个圆,令人费解!”
“那正是陛下深远用心所在。”
“前番陛下提出财政税制改革,却被一群‘贪图私利’的朝臣阻碍。牵连朝中数位官员。”
“这不是陛下愿意看到的。”
“所以,陛下才画了这个圆。”
“是要我们体会百姓疾苦,回想大明初建之时的艰难,循环往省。”
黄子澄说到此处,语气忽然变得深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明仙缘:我的皇孙在幕后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大明仙缘:我的皇孙在幕后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