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牙”前进基地在持续了三十六个小时的极端暴风雪中,如同狂怒海洋中的一叶孤舟,顽强而又脆弱地存续下来。当风速终于从能将人掀飞的恐怖强度,减弱到“仅仅”令人步履维艰的程度时,整个半球形的强化充气营地几乎已被完全掩埋在厚厚的积雪之下,只留下几个经过特殊伪装、不断被队员们从内部清理的通风口和观测孔,证明着其存在。
每个人都深知,在这片喜怒无常的冰原上,任何天气好转的窗口都可能是唯一的机会,必须分秒必争。指挥帐篷内,气氛比外面的严寒更加凝重。电子显示屏上,地形图扭曲变形,布满了雪花般的噪点和跳跃的乱码,持续而强烈的能量干扰让大多数精密电子设备近乎瘫痪。唯一的依靠,是摊在简易合金桌上、由特殊防冻柔性材料制成的纸质地图,以及站在帐篷中央,正全力运转灵觉的沈雨霏。
她双眼微闭,长长的睫毛上仿佛凝结着细微的冰晶,脸色因持续的精神消耗而显得有些透明。周身散发出的灵光波纹极其微弱,却以一种恒定的频率向外扩散,如同水母的触须,在庞大、混乱且充满恶意的极地能量场中,艰难地捕捉、分辨着那一丝属于人造物的、不和谐的“音符”。
王磊戴着厚重的战术手套,手指点在地图上三个用特殊低温墨水标注的圆圈上,声音透过面罩显得有些沉闷:
“根据陈昊的情报、前期卫星遥感以及我们有限的主动声呐扫描,划定了三个优先级区域。”
“**A区**:距离我们当前位置最近,直线距离约十二公里。是一片广袤的、已知的冰裂隙密集带,地形极其复杂,可能存在利用天然冰洞改造的隐蔽入口。风险在于,冰隙结构不稳定,且容易遭遇自然冰崩。”
“**B区**:东北方向,约二十公里。遥感显示该区域存在一个非常微弱但持续的地热异常信号,强度仅比背景辐射高一点点,容易被忽略。可能对应基地的能源排放口或伪装散热结构。”
“**C区**:西北方向,距离最远,约三十五公里,靠近一处深邃的、常年被厚冰覆盖的峡湾。陈昊情报碎片中提及‘水下通道’与‘冰崖结构’,此地地质条件符合。但距离远,路途未知风险大。”
所有人的目光,包括一直静坐调息、仿佛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的林澈,都聚焦在沈雨霏身上。她的灵觉感知,将是决定这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一步方向的关键,甚至可能直接决定此次行动的成败。
沈雨霏缓缓睁开双眼,眸中闪过一丝数据流般快速分析的光芒。她没有去看地图,而是抬起手,指尖萦绕着一缕几乎看不见的乳白色微光,精准地指向了B区的方向。
“是这里,”她的声音因长时间精神专注而略带沙哑,但每一个字都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能量层面,这里的乱流最为剧烈,仿佛一个漩涡的中心。但在这混乱之下,我捕捉到了一丝……极其隐晦、却异常稳定的‘人工雕琢’痕迹。它不同于天然地热的散乱和无序,更像是一个庞大的、精密的能量源,为了掩盖自身的存在,故意释放出的、经过精密计算的‘背景噪音’。”
她顿了顿,仔细斟酌着用词:“而且,这个方向传来的整体能量质感,侵蚀性明显强于其他区域,带着一种……引而不发的‘戒备’感和‘排斥’感。A区的能量更‘野性’,像是纯粹的自然之怒;C区则更‘深沉’,仿佛死水下的暗流;只有B区,给我一种被‘监视’和‘防御’的感觉。”
这个判断,无疑是一场巨大的赌博。B区的地热异常在常规物理探测中微弱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选择它,意味着完全信任沈雨霏那超越现有科技水平的感知能力,并将整个队伍带向一个能量环境最为恶劣、敌意最明显的区域。
林澈微微颔首,深邃的目光中流露出认可。他相信沈雨霏的感知,也相信她做出这个判断的勇气。王磊见林澈表态,不再有丝毫犹豫,立刻以斩钉截铁的语气下达命令:“目标B区!第一、第二战术小组,呈交替掩护队形前进。技术组,确保‘织梦者’原型机状态,随时准备应对能量干扰。沈领队,你位于队伍中段,保持最大范围感知,及时预警。行动!”
**死亡行军与方向感的剥夺**
队伍如同十八道灰色的阴影,悄无声息地滑入那片仿佛能吞噬一切的纯白世界。他们穿着与冰原环境融为一体的白色伪装服,脚下是特制的、利用反作用力原理几乎无声运行的磁悬浮雪橇板。然而,即使有这些先进装备,在深及膝盖、时而松软时而坚硬的雪原上跋涉,依旧是一场对体能的残酷考验。每一步都需要耗费巨大的力气,冰冷的空气吸入肺部,带来刺痛的灼烧感。
真正的恐怖,在出发后不到两小时便悄然降临——他们遭遇了极地探险家闻之色变的 **“白化现象”**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医魄请大家收藏:(m.20xs.org)医魄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