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这座泰晤士河畔的古老都市,此刻正笼罩在一场典型的、挥之不去的秋日迷雾之中。湿冷的空气仿佛能渗透进骨髓,哥特式的尖顶在灰蒙蒙的天际线下若隐若现,如同指向未知的谜题。林澈所率领的欧洲行动组,在结束了大学城的初步调查后,便马不停蹄地赶到了这里。根据“守望者”中心最新同步的情报,以及赵晴团队对“容器”名单的持续分析,一位居住在伦敦、被誉为“我们这个时代最具洞察力的纯粹数学家之一”的阿兰·德克斯特教授,其风险评估等级已被紧急上调至“高危”。
名单信息显示,德克斯特教授近期的行为模式出现了统计学上的显着偏离,其公开发表的论文中开始出现一些极其隐晦、与他既往严谨风格不符的、涉及“无限递归自指系统稳定性”的危险推论,这引起了“守望者”内部数学顾问的高度警觉。更令人不安的是,其“容器适配度”评级在名单中本就名列前茅,意味着他对“伪念”所代表的某种扭曲秩序,可能具有超乎寻常的“吸引力”。
**目标:汉普斯特德**
德克斯特教授居住在伦敦北部汉普斯特德区的一栋乔治亚风格的联排别墅内。这里环境清幽,靠近汉普斯特德荒野,是许多学者和艺术家的聚居地,充满了智性的氛围,但也因此显得格外封闭和排外。林澈小组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如何在不引起对方怀疑和恐慌的前提下,接近并评估这位性格据说颇为孤僻的数学家。
他们采用的掩护身份是“国际脑科学与前沿数学交叉研究基金会”的特派研究员,此行目的是邀请德克斯特教授参与一个关于“意识与复杂系统”的顶级闭门研讨会,并借此进行初步的“学术交流”和“健康评估”。这个基金会背景深厚,足以让目标卸下部分心防。
小组的安全负责人,前特种部队指挥官王磊,提前一天对别墅周边环境进行了细致的侦察。他反馈回来的信息不容乐观:别墅安保系统非常先进,且似乎有不止一股势力在附近徘徊监视,既有可能是英国官方的保护力量,也可能混杂着其他不明身份者。
“情况比预想的复杂,”林澈在临时租用的、位于贝克街附近的安全屋内对组员说道,墙上投影着别墅的结构图和周边地形,“我们必须假设‘蓬莱’也可能在关注他。我们的行动必须快、准、隐。”
**初现端倪**
首次接触安排在一次下午茶的邀请。由小组的外交顾问,沉稳干练的李明出面,通过正式的学术渠道发出了会面请求。出乎意料的是,德克斯特教授爽快地答应了。
第二天下午,林澈(以随行医学顾问的身份)、李明以及伪装成助理的王磊,准时来到了德克斯特教授的别墅。开门的是教授本人,一位身材瘦高、头发银白、戴着厚厚眼镜的老人。他穿着有些皱巴巴的羊毛衫,身上带着淡淡的墨水和老旧书籍的气味。
“欢迎,东方的同行们。”德克斯特教授的声音温和,带着学者特有的矜持,他将三人引入书房。
书房高大而拥挤,四壁皆书,从地板直抵天花板的书架上塞满了各种语言的数学典籍和学术期刊。空气中弥漫着纸张、灰尘和一种……难以言喻的、冰冷的滞涩感。林澈一踏入这个空间,怀中的安魂印就传来一阵清晰无误的、如同被冰针刺了一下的警示性悸动!比在大学城时感受到的要强烈得多!
他表面上不动声色,与教授寒暄着,目光却迅速而仔细地扫过整个书房。他的神识如同无形的雷达,仔细感知着。很快,他发现了异常的来源——并非教授本人身上散发出的气息(虽然也有一丝若有若无的缠绕),而是来自于书房中央那张巨大的红木书桌。更准确地说,是来自于桌面上摊开的一叠厚厚的手稿,以及旁边一台处于待机状态的、造型奇特的黑色笔记本电脑。
那手稿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复杂的数学符号,但在林澈的感知中,那些符号仿佛活了过来,扭曲蠕动着,构成一个不断自我指涉、向内坍塌的诡异能量结构,散发出强烈的、与“伪念”同源的冰冷吸力,似乎在不断汲取着书写者的精神力量。而那台笔记本电脑,更是像一个微型的黑洞,散发着更加浓郁和纯粹的“畸变之金”的属性,冰冷、死寂,却又高效地运转着。
“教授最近在研究什么有趣的课题吗?”林澈状似随意地问道,目光落在那些手稿上。
德克斯特教授的眼睛在厚厚的镜片后闪烁了一下,掠过一丝近乎狂热的光芒:“一个……终极的课题。关于……秩序的代价,以及……无限的可能性。”他的话语有些跳跃,逻辑链条似乎并不连贯,“你们看,传统的集合论存在悖论,哥德尔不完备定理指出了形式系统的局限……但如果我们引入一个……一个超越性的‘观察者’,一个能够统摄所有层级的‘元系统’……”他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起来,使用的术语越来越艰深,语速也越来越快,整个人陷入一种亢奋的状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医魄请大家收藏:(m.20xs.org)医魄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