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芸查完武六思的家,正要去拜谢四位神仙和百果仙子,士兵突然飞报:“五位大仙没进城,突然不见了!连宋素、文菘两位公子,也不知道去哪了!”文芸赶紧让人四处寻找,可连一点踪迹都没找到。
当天众人简单歇了歇,第二天又有消息传来,各地赶来救驾的兵马,很快就能到。文芸写了书信,偷偷通知张柬之等人,约定某天一起在东宫集合。他查点人马,发现没损失一个士兵——男营里遇难的有章荭、章芹、文蒒、文萁、林烈、阳衍、燕勇、谭太、叶洋;女营里遇难的有田秀英、田舜英、宰玉蟾、燕紫琼;自尽殉夫的有邵红英、戴琼英、林书香、阳墨香、谭蕙芳、叶琼芳。
文芸想起当初起兵时,兄弟五个都好好的,现在二弟、三弟、五弟都战死了,心里已经够痛的;如今大功快成了,四弟又不见了,只剩自己一个人,手足之情难舍,他好几次都悲痛得差点活不下去。可又怕章氏夫人(母亲)伤心生病,只能强装坚强安慰她。每当半夜听到大雁的哀鸣、五更天的号角,他躺在军营的枕头上,眼泪就没干过。
文芸正要带大军继续前进,张易之听说各关都被攻破,又知道武则天(太后)生病在宫里,就假传太后的圣旨,派四员大将带十万兵马前来抵挡,结果被众公子领着精兵杀得四散逃跑。之后各路兵马都聚集在长安城下,张柬之、桓彦范、李多祚、袁恕己、薛思行、崔元暐、李湛、敬晖得到消息,立马带羽林军,和文芸、余承志、洛承志等人一起,把中宗从东宫迎到朝堂,在殿廊下斩了张易之、张昌宗;又带兵赶到太后居住的长生殿。
太后在病中被惊醒,问:“是谁在作乱?”李多祚答:“张易之、张昌宗谋反,我们奉太子的命令,已经除掉了这两个祸害,怕走漏消息,所以没提前上奏。但我们带兵进皇宫,罪该万死!”太后见局势已经无法挽回,只能说:“叛臣已经除了,让太子回东宫吧。”桓彦范却道:“当年先帝(高宗)把太子托付给陛下,现在太子已经成年,恳请陛下把皇位传给太子,顺应天意和百姓的心愿!”众人当即把张昌期(张易之兄弟)等人抓起来,在集市上斩了。
第二天,太后交出政权,中宗复位,给太后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大赦天下,大臣们按功劳大小封官晋爵。中宗知道,这事虽然靠张柬之等人除掉了宫内的叛臣,但宫外全靠文芸一众将领血战,才打通了道路,所以把当初起兵的三十四人都封了公爵,他们的妻子封一品夫人,追赠三代祖先官职,还在京城赏赐了府邸。那些遇难、殉节的人,男子供奉在贤良祠,女子供奉在节孝祠,他们本该得到的公爵爵位,让子孙后代承袭。中宗又派人去替换镇守四关的将领,众公子谢恩后退出朝堂,暂时回了各自的住处。地方官随后带工匠动工,给他们建造公爵府,卞滨见到平安归来的儿子卞璧,喜出望外。各家欢庆的场景,就不用细说了。
过了一段时间,太后病好了,又下了一道懿旨,传遍天下:明年继续举办女子科举,还让上一届的才女们再去参加红文宴,参加宴会的人另外赏赐特殊恩典。这道旨意一下,又轰动了各地的才女,这事先按下不表,慢慢说。
再说那只白猿,本是百花仙子洞里修炼多年的仙猿。当年百花仙子被贬到人间,它也跟着来了,本来想等百花仙子尘缘满了,一起回仙山。没想到百花仙子突然让它把泣红亭的碑记交给文人墨客,让他们写成小说;它捧着碑记天天找人,可哪能那么凑巧?转眼唐朝三百年过去,到了五代时期的晋朝,它找到一个姓刘的人,觉得这人能胜任,就把碑记交给了他,还说了来意。可这人说:“你这猴子真不懂事!没看看现在的世道吗?到处打仗,朝代换得比翻书还快,我勉强写完一部《旧唐书》,哪还有闲心写这种野史!”仙猿只能点点头,退了回去。
到了宋朝,仙猿又找到一个复姓欧阳的人,还有一个姓宋的人,都是当时的才子,就把碑记给他们看。两人却说:“我们写一部《新唐书》,花了十七年,累得心血都快熬干了,手腕也酸了,哪还有精力弄这个!”
仙猿就这么找啊找,一直找到太平盛世,终于遇到一个老子的后代,这人稍微有点文采。仙猿实在找得不耐烦了,没办法,就把碑记交给了他,自己回仙山了。这人看碑记里的事迹又多又杂,不好补全,但好在赶上太平年代,不用被官府催着交税,家里也不用服徭役,天下安定、生活安稳;他读了不少四库全书里的好书,享了半辈子清闲。
平时有空,就随手写点东西消遣,夏天的长昼、冬天的夜晚,或者灯前、月下,把写文当乐趣。一年又一年,终于编出了《镜花缘》一百回,可只写了碑记里一半的事迹。他有个朋友正犯着忧愁的毛病,读了这一百回,笑得合不拢嘴,甚至笑到喷饭,多年的老毛病居然好了。朋友说:“你性子懒,写东西又慢,要写完整部书,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不如先把这一百回印出来,再写续编,让天下的知音先看一半,解解馋不好吗?”
唉!小说这种文字,本来就无关紧要!花了三十多年的心血,也不过是大千世界里一篇小小的文章。自己写的时候,觉得笔下像开了花;别人读的时候,也能会心一笑——这也是缘分啊!正是:镜光能照真才子,花样全翻旧稗官。要是想知道这“镜中”的完整故事,就等以后的缘分吧。
喜欢儒林外史大白话请大家收藏:(m.20xs.org)儒林外史大白话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