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着走着,他看到湖边连着好几家酒店,店里挂着肥美的羊肉,柜台上的盘子里盛着热腾腾的蹄子、海参、糟鸭、鲜鱼,锅里煮着馄饨,蒸笼上还冒着热气,蒸着一个个大馒头。马二先生馋得直咽口水,可兜里没钱买,只好走进一家面店,花十六个钱吃了一碗面。可是吃完还是觉得没吃饱,他又到隔壁茶室喝了碗茶,花两个钱买了点处片嚼着,这才觉得稍微有点滋味。
从茶室出来后,马二先生看见西湖边柳荫下停着两只船,船上的女客正在换衣服。一位脱去黑色外套,换上了水田披风;一位换下天青色外套,穿上了绣着八团图案的玉色衣服;还有一位中年女客,脱下宝蓝缎衫,换上了天青缎二色金的绣衫。她们身后跟着十几个女仆人,也都换了衣裳。这三位女客身边各有一个丫鬟,拿着黑纱团香扇替主人遮阳,然后慢慢地上岸。她们头上珍珠闪烁,光芒四射,裙子上的环佩叮叮当当响个不停。马二先生低着头从她们身边匆匆走过,没敢抬头多看。
马二先生继续往前走,过了六桥,拐了个弯,周围变得像乡村一样,还能看到不少人家停放棺材的地方,走了一两里路,全是这样的景象,看得人心里发腻。这时他本想回家,一转头碰到一个路人,就问:“请问前面还有好玩的地方吗?”路人说:“再往前走就是净慈寺、雷峰塔,怎么会不好玩?”马二先生听了,又接着往前走。走了半里路,他看见一座楼台建在湖中间,中间还隔着一座板桥。马二先生从桥上走过去,门口有个茶室,他进去喝了碗茶。楼台里面门锁着,马二先生想看里面,管门的问他要了一个钱才开门。
进去后,里面是三间高大的楼房,楼上供奉着仁宗皇帝的御书。马二先生吓了一跳,赶忙整理好头巾,理了理身上的宝蓝长衫,从靴筒里拿出一把扇子当作笏板,恭恭敬敬地朝着楼上作揖、跪拜,一连拜了五下。拜完后,他定了定神,又回到茶桌前坐下。旁边有个花园,卖茶的人说那是布政司的人在里面请客,不能进去。厨房在外面,热腾腾的燕窝、海参,一碗碗地从他面前端过去,马二先生看了,心里又是一阵羡慕。
离开这里后,又越过了雷峰塔,马二先生远远望见一片高低错落的房子,屋顶盖着琉璃瓦,曲曲折折的朱红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走到近前,他看到一个高高的山门,上面挂着一块直匾,写着金色的“敕赐净慈禅寺”几个大字。山门旁边有个小门,马二先生从那里走了进去。寺里是一个宽敞的大院子,地面铺的都是打磨过的砖。走进二道山门,两边长廊上是几十层高高的台阶。寺里到处都是成群结队的富贵人家女客,她们穿着华丽的锦绣衣服,进进出出,络绎不绝。微风一吹,她们身上的香气直往人鼻子里钻。
马二先生来个子高,头戴着高方巾,长着一张黑黝黝的脸,挺着个大肚子,穿着一双厚底破靴子,在人群里横冲直撞地乱逛。不过女客们根本不看他,他也不看女客。在寺里前前后后转了一圈后,他又出来坐在一个茶亭里休息。茶亭上方挂着一块横匾,写着金色的“南屏”二字。他又要了一碗茶,看到柜台上摆着橘饼、芝麻糖、粽子、烧饼、处片、黑枣、煮栗子等各种吃食,就每样都买了一点,也不管好不好吃,吃饱了算。
逛了这么一大圈,马二先生也累坏了,就拖着两条腿,晃晃悠悠地走进了清波门,回到住的地方,关上房门就睡了。因为这一天走了太多路,他在住处足足睡了一整天才缓过劲儿来。
第三天,马二先生起床后,就打算去城隍山逛逛。城隍山也就是吴山,就在杭州城里。他没走多远就到了山脚下,望着眼前的几十层台阶,一口气往上走,没一会儿就气喘吁吁。好不容易走到一个大庙门前,看到有卖茶的,赶紧喝了一碗歇歇脚。进去一看,原来是纪念吴国相国伍子胥的庙,马二先生恭恭敬敬地作了个揖,还仔细把庙里的匾额、对联都看了一遍。
接着往上走,感觉好像没路了,然后四处瞅了瞅,发现左边有个门,门上钉着块匾,上面写着“片石居”三个字,看样子里面应该是个花园,还有些楼阁。马二先生走了进去,发现窗户都关着。他趴在门外往里张望,看见几个人围着一张桌子,桌上摆着香炉,众人围在一起,像是在搞请仙的活动。马二先生心想:“他们这是请神仙来指点科举功名的事儿吧,我也进去问问。” 他站在那儿等了一会儿,看见有人磕完头站起来,旁边有人说:“请来了一个才女。”马二先生听了,心里暗暗发笑。又过了一会儿,有人问:“是不是李清照?”又有人问:“是不是苏若兰?”还有人拍手喊道:“原来是朱淑贞!”马二先生一听,嘟囔着:“这些都是些女诗人,看来和科举功名没关系,我还是走吧。”
他又转过两个弯,爬了几层台阶,眼前突然出现一条平坦的大街。大街左边靠着山,沿途有几座庙宇;右边是一排房子,每间都有两进。后面一进的窗子大开着,视野十分开阔,远远地就能隐隐约约看见钱塘江。这些房子有的是酒馆,有的是卖小玩意儿的,有的是卖饺子、面条的,还有的是卖茶、摆摊测字算命的。庙门口摆满了茶桌,光是这条街上卖茶的就有三十多家,热闹得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儒林外史大白话请大家收藏:(m.20xs.org)儒林外史大白话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