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倩接口,她秀美的眉宇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隐忧,声音轻柔却清晰:“司马门此人,伴驾多年,自陛下龙潜之时便跟随左右,深得陛下信任,如今执掌内廷,批红掌印,权柄日重。皇太孙自幼由他看顾长大,与他极为亲近,几乎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我观此人,表面恭谨谦和,处事圆滑周到,但内里心思,却似幽潭,深不见底。如今这太平景象之下,恐怕已有暗流,悄然涌动了。”她曾在宫中有些际遇,对宫廷人物的观察更为细腻。
戚睿涵点了点头,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沉吟道:“司马门确非庸碌之辈。他协助陛下处理机要,协调内外,手段老练,滴水不漏。且此人颇善于结交外臣,朝中不少官员都与他有往来,或明或暗。如今开国勋贵势力消退,新晋的文臣武将各有山头,尚未形成合力,陛下……年事渐高,若司马门真有不臣之心,借皇太孙以令诸侯,确是可虑。”他放下茶杯,目光变得深沉,“我们虽立志不直接涉入朝堂党争,只想以技艺富民强兵,但身处此局,也需心中有数,多加留意风向。有些事,非我辈所愿,却可能找上门来。”
白诗悦依偎在戚睿涵身边,闻言轻叹一声,语气中带着些许倦意:“这些权力纠葛,宗法继承,想起来便觉心累。钩心斗角,无穷无尽。还是菲含这般,专注于实实在在的发明创造,更能福泽百姓,利在千秋。看到新稻种丰收,新火器御敌,新药方治病,这才让人觉得踏实,所做的一切皆有回响。”
袁薇一直安静地听着,此时展颜一笑,试图驱散些许凝重的气氛:“诗悦姐说的是。专注于能带来积极改变的事情,总比整日揣摩人心、担忧政争来得痛快。不过,睿涵、小倩,如苑的担忧也不无道理。我们或许……也该出去走走了。”她环视众人,“整日居于京畿重地,所见所闻,难免局限于朝堂宫阙、官样文章。不如借此火器成功、疫苗将推的契机,以游历考察为名,去看看这‘永昌盛世’之下,远离权力中心的真实民生,究竟是何等光景?也好验证我们这些年所做的一切,新农法、新工坊、新商律,是否真正惠及了寻常黎庶,而非仅仅停留在纸面上,或者只肥了少数官吏豪强。”
这个提议立刻得到了众人的赞同。一直较少参与讨论的刘菲含也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兴趣:“也好。正好可以实地考察一下各地水利设施、道路状况,还有民间工匠的技艺水平,或许对后续一些器械的改进和推广有所启发。”
一番商议后,他们决定将目光投向中原腹地、素有“天下之中”称谓的河南。那里是传统的农业区,也是人口稠密之地,更能反映一个王朝治理的成色。
数日后,一行六人,只带了少数几个精干可靠的护卫和随从,乘坐两辆外观朴素的马车,离了京城,一路南下。车厢内铺着厚实的毡毯,角落放着暖炉,倒也隔绝了外界的严寒。
越过已然开始出现浮冰的黄河,进入河南地界,眼前的景象便与北方有了明显的不同。虽已是初冬时节,万物凋零似乎是主调,但这片广袤的平原田野间,却并无预料中的萧瑟破败之感。
大片平整的田地上,越冬的冬小麦已经破土而出,长出青嫩而整齐的苗芽,如同给棕黑色的大地铺上了一层望不到边的浅绿色绒毯,在冬日的阳光下泛着勃勃生机。沟渠纵横交错,水波在渠中缓缓流淌,反射着天光,显见水利设施修缮得相当得力,绝非荒废之象。官道宽阔平整,以黄土混合石灰夯实,车马行于其上,颇为平稳,道旁每隔一段距离便栽种着杨柳槐榆等树木,虽已落叶,但枝干遒劲,规划井然。
他们并未急着赶往开封或洛阳这样的大府城,而是沿着官道信马由缰,时而转入乡间小路,深入村社,试图接触最真实的民间生活。所见村落,房舍虽谈不上奢华,多是土坯或青砖瓦房,但大多看起来齐整坚固,茅草屋顶颇为少见。村中鸡犬相闻,孩童们穿着厚实的棉衣在打谷场上嬉戏追逐,笑声清脆;老人则三三两两倚靠在墙根下,眯着眼晒着太阳,抽着旱烟,脸上多是安宁甚至满足的神情,少见菜色与愁苦。
这日晌午过后,行至洛阳城东郊外,见一处田埂边,一位头戴毡帽、身穿厚实棉袄的老农正坐在一块石头上歇息,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袋,神态悠闲。戚睿涵示意停车,自己率先下车,缓步走上前去,拱手施了一礼,语气温和地攀谈起来。
老农见他们一行人衣着气度不凡,马车虽朴素但拉车的马匹神骏,护卫精干,心知非富即贵,却见戚睿涵态度谦和,毫无骄矜之色,便也放下了些许拘谨,打开了话匣子。
“托陛下他老人家的洪福,如今这日子,可是俺们年轻时想都不敢想哩。”老农吐出一口带着烟味的青色烟雾,眯着眼,望着眼前绿意盎然的麦田,慢悠悠地说道,“朝廷定的赋税明白,张榜公布,分上中下三等田收取,俺们这等下田,缴得最少。官差老爷们也不敢像前朝末年那样,随意摊派勒索,加征‘火耗’‘脚钱’什么的。家里种的是官府前几年推广的什么……占城稻,还有新来的番薯、玉米,产量高,耐旱又耐涝。交了皇粮,家里的仓廪里还有不少余粮,饿不着肚子,年景好时,还能粜些换点油盐钱,扯几尺布给娃娃做新衣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明末穿越,闯王一统请大家收藏:(m.20xs.org)明末穿越,闯王一统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