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的烽火,如同垂死巨人伸向苍穹的灼热手指,昼夜不熄地燃烧了七天七夜。那混着硫磺、硝石与尸骸焦糊气味的狼烟,乘着凛冽的冬日寒风,飘过焦土与丘陵,一直弥漫到数里之外的江阴城头。
江阴典史陈明遇伫立在城楼上,眉头紧锁,望向西南方那片被暗红天幕笼罩的区域。他的拳头不自觉地攥紧,指甲深深陷入掌心。“南京……”他喃喃自语,声音沙哑而沉重,“那是大明的留都,太祖陵寝所在啊!”一股冰冷的寒意沿着他的脊梁爬升。他深知,一旦南京陷落,不仅意味着半壁江山易主,更将摧毁天下抗清义士的脊梁。江阴子弟素以骁勇善战,骑兵闻名天下,此刻岂能坐视国都沦丧?
他猛地转身,脚步急促地奔向训导冯厚敦的衙署。无需过多言语,两位深知彼此心意的忠臣在目光交汇的瞬间便已达成默契的共识。
“冯兄,南京危在旦夕,烽火示警,我等绝不能作壁上观!”陈明遇语气斩钉截铁。
冯厚敦面容沉毅,重重点头:“陈兄所言极是。江阴虽小,忠义之心不小。当立刻召集所有能战之兵,轻装简从,驰援南京!”
命令迅速下达。江阴城内,一时间战马嘶鸣,蹄声如雷。一万骑兵,这几乎是江阴所能凑出的全部机动力量,他们抛却了不必要的辎重,只携带随身兵器和数日口粮,在夜色中集结。火把的光芒映照着一张张坚毅而年轻的脸庞,他们中有经验丰富的老兵,也有初次上阵的热血青年,此刻眼中都燃烧着同仇敌忾的火焰。
陈明遇翻身上马,环视着这支堪称孤注一掷的军队,朗声道:“将士们,南京危急,君父蒙难。我江阴儿郎,报国就在今日。随我出发,驰援南京,虽九死其犹未悔!”
“驰援南京,虽九死其犹未悔!”万人齐吼,声震四野。
城门洞开,一万骑兵如离弦之箭,又如一条在黑暗中苏醒、厚积薄发的长龙,沿着官道向西奔腾而去,马蹄声敲打着冰冷的大地,也敲打在每一个送行者的心上。他们知道,此行或许有去无回,但忠义所在,万死不辞。
与此同时,杭州鲁王行辕。
鲁王朱以海在烛光下反复阅读着陈明遇派人星夜送来的求救书信,手指微微颤抖。信中描述了南京被清军重重围困,多铎麾下大军动用包括“火风筝”、“红衣大炮”乃至更诡异武器猛攻不休的危急情况。他猛地抬起头,眼中既有忧惧,更有一种决断。
“击鼓聚将!”朱以海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很快,行辕内文武要员齐聚。朱以海将南京告急的消息公之于众,沉重的气氛瞬间笼罩了整个议事厅。
“诸位,”朱以海语重心长,声音沉痛,“留都南京,如今危如累卵。江阴义师已在陈明遇、冯厚敦率领下前往救援,其志可嘉,然兵力单薄。更可虑者,寡人刚刚得到密报,清军并非孤军作战,东边海上,一支倭寇大军正乘船而来,意图与清军会师,夹击南京。若让其得逞,留都必陷,江南半壁恐将不保。届时,我等皆成亡国之奴!”
话音未落,一员虎将霍然起身,正是大将张名振。他身形挺拔如松,抱拳行礼,声若洪钟:“殿下,末将愿亲率我鲁王麾下海军八万精锐,即刻沿海路北上。先寻机歼灭那支助纣为虐的倭寇,再登陆直逼南京,解留都之围!身为大明臣子,护卫国都,义不容辞!”
他的请战如同在平静的水面投下巨石,激荡人心。紧接着,文官队列中,翰林编修张煌言也缓缓站起。他面容清癯,目光却坚定有神,抚须言道:“殿下,微臣张煌言,虽是一介文士,手无缚鸡之力,然亦略通韬略。值此国难当头,岂可安坐书斋?微臣愿效仿古之班超,投笔从戎,随张将军一同北上,剿灭倭寇,驰援南京,以尽人臣之本分!”
“好!”朱以海猛地一拍案几,眼中闪烁着极度兴奋与期盼的光芒,“有二位卿家如此忠勇,寡人何忧?解救南京之重任,就全权拜托二位了。务必乘最快的战船,日夜兼程,尽早击退清军,扬我大明国威!”
张名振与张煌言深深一揖,齐声道:“臣等必不辱命!”随即转身,大步流星离去,背影决绝。鲁王麾下的战争机器,随之高效运转起来。
硝烟弥漫的南京内城,已是人间地狱。
烽火昼夜燃烧,将天空染成一片永不褪色的、病态的暗红。浓烟裹挟着刺鼻的硝石、硫磺味,以及一种更深沉、更令人作呕的——皮肉、木材和某种化学物质混合燃烧后的焦糊气味,沉甸甸地压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自外城陷落,守军残部退守内城及皇城以来,这种死亡的气息便无孔不入,渗透进每一寸砖石,每一次呼吸。
内城的防线,是用血肉和濒临极限的意志,在绝望中筑起的最后壁垒。昔日的繁华街巷,如今只剩断壁残垣,瓦砾堆积如山。被炮火撕裂的明军战旗,无力地垂挂在焦黑的木桩上,像招魂的幡。破损的兵刃、残缺的甲胄与冻结在暗褐色冰碴中的血泊混杂在一起,触目惊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明末穿越,闯王一统请大家收藏:(m.20xs.org)明末穿越,闯王一统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