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的话语,充满了家国天下的悲愤与清醒,带着凛然正气,一下子镇住了部分喧哗。
紧接着,马士英也慢悠悠地出列,他的表情与史可法的慷慨激昂形成鲜明对比,更多了几分沉稳与深沉的算计。他先是不慌不忙地对御座上的朱由崧躬身行了一礼,姿态从容,然后才环视众人,目光尤其在那些面露犹豫和惊恐的官员脸上停留片刻,缓缓开口道:“史阁部所言,句句肺腑,皆是老成谋国之见。陛下圣明烛照,高瞻远瞩,早已洞悉虏情之危殆,远超流寇之祸。昨日,虏酋多尔衮遣使送来国书,诸位可知书中是何等狂妄言辞?”他故意停顿了一下,吊足了众人的胃口。
“那多尔衮,竟扣押大明使臣左懋第大人,欲与我朝划江而治,以北疆尽归其所有为条件,方可暂息刀兵。此非盟好,实乃最后通牒。其吞并天下之野心,已是昭然若揭,路人皆知。”马士英的声音陡然转厉,“若我等再执迷于‘联虏’之虚妄,对虏酋心存幻想,无异于开门揖盗,自毁长城。届时,江南锦绣之地,我等的身家性命,妻儿老小,祖宗坟茔,皆休矣。陛下今日之决断,非为一己之私,实乃为了保全大明社稷,保全江南亿万黎民百姓的身家性命!”
他顿了顿,语气又转为一种带着现实压力的诱导:“况且,诸位细想,将李、张等部收编为朝廷官军,赐予名号,使其名正言顺,既可极大增强我军实力,充实前线,又可消弭内部纷争,集中全国之力以对外虏。此乃化害为利,变废为宝,一举两得之上上策。莫非……诸位真的以为,单凭我江南一隅之力,凭借目前这些兵马钱粮,足以抗衡那如狼似虎、弓马娴熟的八旗铁骑吗?若能,则王阁老所言不虚;若不能,则陛下此策,便是唯一生路!”
最后这一问,如同冰冷的匕首,直指核心,带着赤裸裸的现实考量。许多原本还想借着“君父之仇”反对的官员,顿时哑口无言。他们可以不顾及远在北京的崇祯帝的仇恨,却不能不考虑近在眼前的、自身和家族在清军铁蹄下的命运。南京城内那些从北方逃难而来的官绅、商贾、士子,他们所描述的清军屠城掠地、烧杀奸淫的惨状,早已不是秘密,如同阴云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马士英的话,将他们从道德高地的争执,一下子拉回了残酷的生存现实。
这时,御座上的朱由崧,似乎被这激烈的朝堂辩论刺激,或者说,在史、马二人一正一奇、一刚一柔的配合下,他不得不按照既定的剧本,做出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推动。他艰难地清了清嗓子,声音虽然依旧不高,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却强行注入了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色彩:
“朕意已决,非止于此——”
他再次看向何继恩。何继恩心领神会,展开圣旨的后半部分,用更加高亢的声音继续宣读:
“……着令鲁王、唐王、桂王等宗室,及各地方督抚、总兵,即刻起,与顺、西两部罢兵言和,缔结盟约,建立……建立抗清之汉家社稷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这个充满现代气息、在此刻显得格外突兀的词汇,从明朝司礼监掌印太监口中读出,让许多官员愣了一下,但结合上下文,其含义不言自明——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共同抗清。这正是戚睿涵在昨夜与史、马等人争论时,力主加入的核心概念。他深知,没有广泛的政治动员和相对统一的指挥架构,松散的利益联盟是无法对抗高度组织化的清军的。
何继恩的声音带着最后的、森然的杀气,回荡在梁柱之间:“……自今日起,上至君王,下至黎庶,凡我汉家儿女,皆有抗清守土之责。文武百官,需戮力同心,共赴国难。违令者,通虏者,皆以叛国论处,格杀勿论!”
“钦此——!”
“格杀勿论”四个字,如同冰锥,刺入了每一位官员的心脏。整个奉天殿陷入了一种极致的、令人毛骨悚然的安静。先前所有的议论、争执、惊疑,仿佛瞬间被冻结。阳光终于完全挣脱了雾气的束缚,透过高窗上的棂纸,照射进大殿,在光滑如镜的金砖地面上投下一条条明亮而斑驳的光柱,光柱中无数微尘浮沉舞动,却寂静无声。
王铎张了张嘴,枯瘦的手指指向御座,还想做最后的抗争,但当他看到龙椅上那位虽然面色惨白如纸、眼神却透着一股被逼到绝境的疯狂与决绝的皇帝,再看看一旁态度鲜明、立场坚定的史可法和马士英,以及殿门外那些不知何时增多、身着飞鱼服、手按绣春刀、眼神冷冽的锦衣卫力士时,他最终只是颓然地垂下了手臂,发出一声悠长、沉重、充满了无尽悲凉与无奈的叹息,深深地伏下身子,不再言语。
这沉默,便是默认,便是屈服。
司礼监掌印太监何继恩环视鸦雀无声的丹陛之下,用尽气力,尖声高呼:“众臣领旨——!”
以史可法、马士英为首,文武百官,无论心中作何想法,此刻都齐刷刷地跪倒在地,黑压压的一片,如同被狂风骤然吹倒的麦浪。山呼海啸般的声音再次响起,这一次,少了些许虔诚,多了几分复杂难言的、被时势与强权裹挟的沉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明末穿越,闯王一统请大家收藏:(m.20xs.org)明末穿越,闯王一统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