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温柔啊,乔同学。”
她手指扫过彩纸边缘,眼睛没有移开。
“连解释都这么……文艺。”
夕阳西斜,教室的光暗了一层。老旧吊灯“嗡”地亮起,发出细细的电流声。
张芳拿起黑色马克笔,率先写下板报标题:“青春是一场双缝实验。”
她手腕稳,笔画干脆,像在写一种无需解释的结论。
王昭边剪纸边说:“也太枯燥了吧?我们又不是在写期中物理卷。”
张芳没抬头,只简单回了一句:“这是物理竞赛专栏。”
气氛有点僵。
陈树拿圆规点着桌面:“二位要不……给别人也留点发挥空间?”
乔伊看向马星遥,他还在一笔笔描写板报标题,眉头微皱,像解一道卡住的题。
她忽然开口,声音比刚才更清亮:
“不如分两栏。”
她指了指黑板中央:“左边写物理解释,右边写文艺感受,中间画干涉条纹。”
张芳的笔停在纸上。
王昭的剪刀停在空中。
教室里只剩吊灯轻轻的嗡鸣声。
乔伊又补了一句:“理性和感性,本来就是青春的一部分。”
王昭“咔哒”一声落下剪刀,裁出一片纸雪花。
“有意思。”
她唇角微扬,语气带着认可,眼神却依旧深不见底。
张芳在标题下方划出一条横线,干净利落,像是为两种表达方式划出的界限。
陈树笑出声,圆规在他指尖画了个半圆:“行,就按乔伊说的。”
马星遥终于抬头,目光落到乔伊身上。他没有说什么,只是轻轻点头,眼里的那点微光,比往常柔和些。
教室恢复了轻微的剪纸声和笔划声。
那一刻,谁都没有再提谁对谁错。
板报最终完成。
“青春是一场双缝实验”这几个字,在黑板绿底上泛着柔和的白光。
乔伊站在教室后排,望着这块凝聚了五个性格迥异学生的作品,指尖轻轻拽着校服袖口的线头,心绪有些翻涌。
左侧,是张芳的物理分析区——公式排列得整整齐齐,冷静清晰。
右侧,是王昭主导的文艺延展区——字迹灵动,配图精致,像春天里翻飞的剪纸。
正中间,是乔伊不太整齐的手写字:
“青春里每一次选择,
都可能叠加成生命的轨迹。”
她刚站定,教室门口传来脚步声。
校长刘杰停在门口,还是那套深色风衣,还是那只打磨得发亮的公文包。
他站着不动,看着黑板,足足十几秒。
全班翻书的声音慢慢停了下来。
连空气也仿佛跟着暂停。
乔伊听见自己的心跳。
她瞥见:
张芳轻轻挺直了后背,笔仍在指间转着;
王昭睫毛轻动,像某种羽毛轻轻晃了一下;
马星遥的笔停在纸上,那道还没解完的公式中途断成折线。
“有意思。”
校长终于开口,声音低而温和,却像敲在教室的每一面墙上。
他推了推眼镜,镜片的光正好落在乔伊那句手写文字上。
空气静了一拍。
目光悄悄聚焦过来。
苗雨转笔的动作停了;
连最后排一直趴桌的黄飞也抬起了头。
王昭轻轻合上《飞鸟集》,书页合拢的声音清脆,像一场不动声色的落幕。
【青春·干涉图样】
乔伊望着黑板报,嘴角的笑意淡了几分,眼底划过一丝微妙的情绪——复杂,难以分辨。
讲台前,石老师的声音响起:
“乔伊,要不要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创作思路?”
乔伊指尖一紧,掐进掌心。
她站起来,椅子与地面的摩擦发出一声刺耳的响动。
教室后排,马星遥抬头看她,眼神像聚光灯,一点点扫过她脸上的每一丝表情。
“……双缝实验最有意思的地方是——”
她刚开口时声音微颤,几秒后却变得清晰有力:
“观察行为本身,会影响实验结果。”
她扫了一圈教室,语速不快,但句句扎实:
“就像青春里的每一个决定——它不仅影响我们自己,也影响着我们身边的人。”
她顿了顿,轻轻补上一句:
“我们以为自己是独立的粒子,
其实早就在彼此的轨迹里。”
教室安静下来,连窗外的风都好像停了一下。
石老师笑了,眼角的皱纹缓缓舒展开:
“说得好。”
她转头看向站在门口的刘校长:“刚才刘校长说,这可能是近几年最有深度的一期板报。”
那一刻,乔伊感觉胸口松了一口气。
她不是被临时推上台的“变量”,她是这个班的一部分,是这个故事的参与者。
下课铃响起,没人急着离开。
学生们三三两两围到黑板前,有人在拍照,有人在讨论,声音不大,却热热闹闹。
乔伊站在教室中排,望过去,看到窗边的陈树靠着墙,指间转着那支掉漆的钢笔,嘴角挂着一点点笑意——像是在看一颗小行星慢慢归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回高考当状元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回高考当状元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