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黄氏夫妻,她的四个女儿都在外头,小的俩跟在纪秦娥身边,大的俩应是出了海,她这些年挣了钱,也年纪大了,已歇了再生儿子的心,就想过去找女儿。
这会儿秦俭没了,葬礼一办,黄氏再没什么牵挂,自古以来,老人没了,家便散了,再亲近的兄弟也不好地久天长住在一起。
秦接代赶着驴车,黄氏同秦香莲搭话:“我紧赶慢赶,家里带不走的都给妯娌,只拿两身衣裳被子席子,再并些锅碗瓢盆针头线脑的小东西。”
秦香莲笑道:“是要轻车上阵,这一路还远着。”
洪涝一发,旱灾自然得解,漕运恢复,秦有根回来才得知家里的这些复杂情况,与秦香莲已错过,他顾不得秦香莲离开的事,琢磨往泉州送消息,让他爹回来奔丧。
与此同时,秦香莲一行才将走出武当县地界,她们风餐露宿许久,这天才有机会投宿道观。
道观十分大,秦香莲的车马才走到道观门前,就有人喊她:“是香莲吗?”
秦香莲闻言望过去,是个眼神模糊的阿婆,一身骨头撑起一张皮,正掀起衣角擦自己的眼角。
风烛残年四个字跳到秦香莲心里,她停下车马下车去,伸手去扶老人:“是我,朱阿婆,我是香莲,多年不见了。”
朱阿婆握住秦香莲的手,凑近才看见她的脸,笑了笑,牙不剩几颗:“这些年你可还好?当真多年不见,你和你爹回家去再没来过,你爹是不是已经没了?你一个年轻姑娘,可怜。”
朱阿婆的手极粗糙,几乎把秦香莲的手摩挲得发红,却又极温暖,秦香莲眼眶一热,那是属于这个身体的感情,她把朱阿婆当做奶奶一样。
朱阿婆家里已没了人,在道观做活儿谋生,在秦香莲童年时期,多得她照顾陪伴,是秦香莲生命中十分重要的女性角色之一。
可惜人长大以后,总被时间推着走,经历得太多太多,很难再记起朱阿婆。
秦香莲吸了吸鼻子,笑着答:“我挺好的,成了亲又生了一对龙凤胎,现不愁吃喝孩子也懂事,只她们年纪大了,要出门拜师求学,才出来。”
朱阿婆这才去看秦香莲的两个孩子,她睿智的眼神流露出对秦香莲的心疼和同情,她一开始就不曾质问秦香莲为什么不回来看看她,更在发现这个队伍里没有孩子的父亲时将一切都看明白,秦香莲有自己的为难处。
这会儿春娘和冬郎礼貌地喊姥姥,朱阿婆笑着和孩子们讲了几句话,最后转过头对着秦香莲还是叹了口气:“我养了鸡,快来,杀鸡给你吃。”
朱阿婆拄着拐杖,慢悠悠地往道观里走,她带着走的不是大门,是供道观内道士们平时进出的侧门,秦香莲一行跟了进去。
来来往往,总有认识秦香莲的,这一寒暄,秦香莲就顾不上大家,好在黄氏、秦慎姑和齐姑姑在,几个女人帮着张罗收拾,几个男人出力,几个小孩子前前后后围着凑热闹。
鸡最后没杀,都是养着下鸡蛋的母鸡,再朱阿婆年纪这样大,养成几只鸡实不容易,便是她大方舍得,在场又有谁好意思吃。
还是齐光倚在门边,道观的几个小道童闲聊,知道经常有野兽来破坏道观种的菜地,便背着弓箭带着队往山里去找野味来吃。
进来一看,才知道道观也受了灾,秦员外从前住的屋子,这回都塌了,秦香莲怅然道:“物是人非。”
春娘和冬郎还有小雅和齐光的女儿齐放和儿子齐解,一起去玩了,顺便找些野菜野果子之类的,换换口味,渐熟了才互换姓名,这个名字一说出来,秦香莲就是一愣。
朱阿婆拉着秦香莲坐在屋檐下闲聊起来,秦香莲并不设防,却没有诉苦,三言两语,将过去的事情与她讲了,又问朱阿婆在道观里这些年过得如何。
朱阿婆笑着答:“托秦员外的福,一切都好,有得吃有得穿,就是身体一年不如一年,眼睛更是不行,夜里睡不着,人看着老了好多,观里见我干不了什么活儿,又另请了人,也不赶我走。”
秦员外是给这个道观送了不少钱,但和留给秦香莲的比起来也只是九牛一毛,而之所以送那样多钱,主要是因为他的妻子,秦香莲的亲娘,小时候就是靠这间道观接济才活下去的。
没个外家,那是因为娘本来是个孤儿,幸运的活下来嫁给秦员外,又不幸地难产早早去世。
秦香莲想到这里,笑容淡了几分,又闲聊一会儿,就听见外头吵闹起来,原是出去的那一队人这样快就有了收获,朱阿婆拉着秦香莲出去凑热闹。
直到夜里,秦香莲依旧还在想那双像鹰爪一样枯瘦的手,春娘和冬郎玩完回来,早就疲倦地睡着,这些日子好久没睡到过正经床铺。
秦香莲第二日便同几家人商量,想着在道观多停留几日,一则帮着稍显没落的道观一起除除野兽,二则是再多陪朱阿婆几天。
当然最重要的是,让几个孩子们在这里休息几天,养养精神,毕竟再往前的一段路,都是荒僻的地界,难遇到什么借宿的好地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种田逃荒,秦香莲的养娃人生》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20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20小说网!
喜欢种田逃荒,秦香莲的养娃人生请大家收藏:(m.20xs.org)种田逃荒,秦香莲的养娃人生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