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节的重头戏——“古今食神争霸赛”上,各位皇帝亲自披挂上阵,其作品风格如同其治国理念的缩影。
朱元璋的参赛作品是“洪武一品窝窝头”和“金玉满堂(咸肉菜饭)”。窝头用粗粮细作,口感扎实;菜饭则选用自种青菜与上好咸肉,猛火快炒,香气扑鼻。作品朴实无华,但味道醇厚,充满了田园气息与饱足感,他自称“吃这个顶饿,干活有劲!”
乾隆的作品是“乾隆御笔酥”和“山水芙蓉羹”。酥点被做成了微缩的文房四宝形状,精巧别致;羹汤则用各种食材茸泥在汤面上绘制出写意的山水纹路,意境悠远。作品极尽视觉之美,但品尝起来,酥点偏硬,羹汤味道略显寡淡,可谓“颜值高于一切”。
李世民呈现的是“贞观汇通四海”。他巧妙地将唐代烧尾宴中的“浑羊殁忽”理念与现代烹饪技术结合,选用本地优质羊肉,融入西域香料,采用低温慢煮使其嫩滑,再配以时令鲜蔬,既保留了古韵,又符合现代健康口味,赢得了广泛好评。
嬴政没有进行“创作”,他严格按照大赛提供的《标准经典菜谱——鱼香肉丝》进行操作。从里脊肉切丝的毫米数,到泡辣椒、葱姜蒜的配比,再到勾芡的浓稠度,都分毫不差。他做出的鱼香肉丝,色泽、味道、口感都与标准样本几乎一模一样,评委感叹:“这是最标准的鱼香肉丝,但……缺乏了一点灵魂。”
在自由品尝环节,各位皇帝面对世界各地的小吃,反应更是妙趣横生。
面对精致的日式寿司,朱元璋夹起一块生鱼片寿司,看了又看,勉强蘸了点酱油放入口中,随即眉头紧皱:“生的!腥气!还是咱的红烧肉得劲!” 对于法餐中复杂的酱汁和摆盘,他更是不耐:“吃个饭整这么多花样,净耽误工夫!”
乾隆则对每一种异国料理的呈现方式评头论足。“此寿司拼盘,色彩搭配尚可,然器皿过于质朴,未能衬托食材之鲜。”“此法式鹅肝,摆盘颇具抽象意味,然构图重心稍偏,美中不足。” 他更多地是在进行一场跨文化的艺术批评。
李世民来者不拒,从墨西哥塔可到印度咖喱,从土耳其烤肉到美国汉堡,他都乐于尝试,并能精准地点评出各种风味的特色与可能改进之处。“此咖喱香料层次丰富,然于我华夏口味而言,或可略减辛辣,增其香醇。”“此汉堡肉饼多汁,若搭配些解腻的酸黄瓜,风味更佳。”
嬴政则对世界各地小吃的“非标准化”感到焦虑。“此章鱼小丸子,大小不一,酱料涂抹随意,品质如何保证?”“此意大利冰淇淋,口味繁多,但每种口味的成分比例、冷冻温度是否都有明确标准?” 他强烈建议所有小吃摊主都采用标准化生产和定量分装。
随着美食节的深入,在品尝、交流、甚至“失败”的烹饪尝试中,各位皇帝的饮食观念悄然发生着变化。
朱元璋在一次盲品活动中,意外地被一道工序复杂的“开水白菜”所折服。清汤澈如开水,味道却鲜美无比。他咂咂嘴,对李世民感叹:“嘿,这汤……看着清汤寡水,没想到这么有滋味!看来这‘功夫’有时候还真不能省。”
乾隆在听到多位食客评价他的“御笔酥”“好看不好吃”后,深受触动。他私下找到一位川菜老师傅,认真学习了一道家常麻婆豆腐。当他自己做出的麻婆豆腐获得众人称赞时,他若有所思:“看来,极致的美味本身,就是一种无需修饰的艺术。”
李世民的饮食视野更加开阔,他不仅学习各种烹饪技巧,更深入研究食物背后的历史、地理与文化因素,他的“贞观汇通四海”理念在餐桌上得到了完美的实践。
连嬴政,在一次与一位注重“锅气”和“手感”的粤菜老师傅交流后,也开始反思。他意识到,绝对的标准化可能会抹杀某些菜系特有的“灵魂”。他默默在自己的标准化手册里,为“厨师经验微调”和“地域口味差异”留下了一定的弹性空间。
美食节的压轴大戏,是一场由四位皇帝联袂打造的“万古帝王宴”。他们决定摒弃前嫌,各展所长,共同呈现一桌融合古今、贯通中外的盛宴。
· 朱元璋 负责 “江山根基” 部分。他贡献了亲自监督种植的有机五谷杂粮,蒸出了一锅香气四溢的“洪武八宝饭”,并搭配了御菜园直供的时蔬拼盘,寓意“民以食为天”。
· 乾隆 负责 “艺韵风华” 部分。他精心设计了一系列造型精美的点心和小食,如“如意糕”、“莲蓉寿桃”、“玲珑虾饺”,每一件都如同艺术品,并亲自为每一道菜题写富有诗意的名字。
· 李世民 负责 “海纳百川” 主菜部分。他融合唐代“烧尾宴”的磅礴气势与现代烹饪理念,打造了“贞观麒麟鱼”(创新蒸鱼)、 “丝路驼峰肉”(灵感来自西域,采用慢烤技艺)等大菜,体现了开放与包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养成类打造独一无二的景区请大家收藏:(m.20xs.org)养成类打造独一无二的景区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